颗粒列表

共 4902 条 306 / 327
4576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带钩与带扣都是腰带头供系结之物,本是中原地区普遍流行之物,在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地区,它常与鄂尔多斯式青铜器共出,与青铜带扣配合使用或交替使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出土数量较多,仅凉城县毛庆沟楼烦墓地就出土有16件,其中铜带钩13件,铁带钩三件。...
4577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带钩是将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巧妙结合的生动体现,一方面它是腰带上的构件,起着括结腰带的作用;另一方面,它又是制作者审美观念的外化形式,内中蕴寓着美的意味和对美的追求,使目睹者产生美的愉悦。
4578
身饰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第三类是身饰。包括有头饰、耳饰、项饰和手饰。饰于头部和颈部的珠饰,在北方游牧民族中十分普遍,是古代北方草原民族古墓中常见的出土物。比如杭锦旗桃红巴拉狄人古墓群出土石串珠349枚,凉城县毛庆沟狄人、楼烦古墓出土各类料珠200枚。其他如乌拉特中...
4579
头饰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头饰,一般是冠帽或头巾上的饰物,前文提到的准格尔旗西沟畔汉代匈奴墓地4号墓出土的头巾上的装饰品便是典型一例。此外,凉城毛庆沟3号墓和5号墓死者头颅周围的料珠,看来原来也是死者的头饰。
4580
项饰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项饰,一般只出土于比较讲究的墓葬中,看来比较富有的人才戴项饰。项饰的种类颇多,见于古墓的古代游牧民族的项饰,有金项圈、银项圈,和由各种串珠组成的项链等。
4581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金项圈共出土三件,其中阿鲁柴登出土2件(其中1件残),西沟畔2号匈奴墓出土一件。西沟畔匈奴墓出土者,是用金条围成的,长1.42米,重达502.5克,绕周圈套于颈部,非常豪华壮观。一般说来,金项圈、金冠或头饰成套共出,看来是达官贵人的墓葬。
4582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银项圈,用银条围圈而成,仅在准格尔旗玉隆太和瓦尔吐沟出土过。其中瓦尔吐沟出土的银项圈的一端饰有虎咬羊动物纹,富有浓郁的草原风味。
4583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串珠组成的项链。在已发掘的古代游牧人的墓葬中,多数墓出土有各种质料制成的串珠。比如敖汉旗周家地东胡墓群45号墓,在死者胸上,有排列十分整齐的箕形蚌项饰①。榆树县老河深1号鲜卑墓群环绕颈部为一件颈饰,这串颈饰由266颗玛瑙珠和六只金管组成。玛...
4584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从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北方游牧民族的耳饰有如下几个特点: 其一,耳饰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在匈奴、北狄、东胡、山戎、鲜卑等各民族中普遍存在着。流行时间很长,从春秋一直至东汉。以后,历代的游牧民族都喜欢耳饰。其二,耳饰略可分做耳...
4585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戒指。对手指的装饰,也是一种古老的习俗,这一阶段北方游牧民族普遍有戴戒指的习惯。简单的戒指,仅是一个金属圈,朴实无华,但有时戴的数量甚多。比如,吉林榆树县老河深鲜卑1号墓,不仅左右腕部都戴银腕饰,而且“右手拇指戴银指环,其余四指戴金指环;左...
4586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死者另一种佩饰物是青铜刀。短剑和铜刀这两种器物的造型,在同一时期内,风格大体是一致的。根据青铜刀的首、柄、栏的造型约可分作5式。
4587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短剑和铜刀的装饰花纹,一般限于早期。剑、刀的装饰纹样,约可分作四类:蛇(龙)纹;鸟纹;动物纹;几何纹。
4588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饰于龙首匕上的晚商蛇(龙)纹,属于蛇纹的写实形象:张嘴、圆睛、蘑菇柱状角,龙身以长方点示之。到西周,龙首简化,蛇纹变成了叶脉纹或网状纹。
4589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鸟纹多见于剑首和铜刀柄部。开始鸟头纹喙部较短,后来鸟喙变长,呈内勾状,最后鸟的造型趋向图案化,鸟头的形象逐渐消失。
4590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 类型: 正文
从上述各式剑、刀的演变,似可对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游牧人的审美演变规律得出如下推论: 其一,短剑的装饰,是由具象到抽象,即由写实到写意。 其二,审美重点由外观到内涵,即由表层到深层。其三,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始终是统一的,而且和合为一。短剑...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