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列表

共 2451 条 9 / 164
121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 类型: 正文
1945年9月成立了管理机构县粮食仓库,1946年菏泽县党政机关转移黄河北, 粮食仓库撤销。粮食工作仍由财政科管理。1949年9月,菏泽县重新建立县粮食仓库,负责全县的公粮征收、保管与供应。1952年4月县粮食仓库改称菏泽县粮食局。
122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 类型: 正文
明清两代,地、丁两税统归一则, 原来征收谷麦,后改米、银。民国初期仍沿旧制,民国4年改章征米。抗日战争时期,菏泽县有共产党、国民党、日伪三个政权并存。日伪方面对公粮的“征收”实为武装掠夺,经常集结军队,突入农村,抓夫、拉车装运粮食,洗劫一空...
123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 类型: 正文
粮食加工建国前,菏泽的粮食加工完全靠石磨、石碾等工具。有牲畜者用牲畜拉,无牲畜者只好靠人力推磨推碾,异常劳累。建国后,地方国营粮油加工业日益发展。1956年, 公私合营菏泽华丰面粉厂建立,本市开始了动力加工面粉。
124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 类型: 正文
菏泽城东郊的仓房村,是宋代收交税粮储存的仓库。明、清时菏泽未设大型储粮仓。抗日战争时期及解放战争时期,县、区财科虽设有粮秣会计负责公粮的征收、支拨,但没有固定粮仓。建国初期租用民房或没收地主的房屋作为代用粮库,库员多为雇员。
125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物资均从外地运来菏泽,由商号经营。建国后,由上级计划批转、调拨与分配。菏泽的木材大部来自黑龙江、内蒙古、吉林、云南、广西等地,材质多为落叶松、红松、水曲柳、白松、马尾松等品种;煤炭大部分来自本省的枣庄、肥城、北宿,其余多来自山西;水泥...
126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物资均从外地运来菏泽,由商号经营。建国后,由上级计划批转、调拨与分配。
127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后至1961年,荷泽县的物资供应由地区带管、带供。1961年建立菏泽市物资局,主要担负保管全市工、农业的维修材料,由市计划委员会计划分配文革”期间因划地为牢,调度不灵,物资供不应求。
128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 类型: 正文
1941年7月,成立菏泽县统制贸易局。1943年春,统制贸易局撤销,建立工商管理局,负责管理进出解放区的物资,禁止敌货进入市场,管理货币,禁止伪币流通和收税、缉私等。计划和计划外物资的采购、协作、调剂。采用大额直供,小额中转,就近组织供应的...
129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 类型: 正文
1941年7月,菏泽市成立菏泽县统制贸易局。1943年春,统制贸易局撤销,建立工商管理局,负责管理进出解放区的物资,禁止敌货进入市场,管理货币,禁止伪币流通和收税、缉私等。计划和计划外物资的采购、协作、调剂。
130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菏泽市大小集镇及城内主要路口是群众自由交换商品的传统市场,菏泽城内南华广场是贸易中心。建国前仅城区就有75种行业1206户,庙会9处。每次上市人数万人以上。不过集市贸易均由地方绅士和商人管理。抗日战争时期,市场遭到破坏。
131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 类型: 正文
1949年初,菏泽市工商局对城区工商业进行普查登记,对无证但符合条件者补发营业执照,取缔违法经营。当时荷泽有行业75种,工厂、商号1206家。
132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 类型: 正文
1957年,菏泽开始对使用商标的单位,实行全面注册。根据国务院《商标注册暂行条例》和《商标管理条例》,于1963年,完善了商标注册登记,使本县商标管理工作走向了正轨。
133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菏泽城乡实行契约制,如地契(文书)、房契、卖身契、租约等。1981年成立了经济合同股和经济合同仲裁委员会,宣传经济合同法,制定经济管理的规章制度;监督、检査经济合同的订立和履行;调解仲裁合同纠纷;对无效经济合同的确认;査处利用经济合...
134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菏泽市商号经营的商品价格多根据外地行情而涨落。日军占据菏泽后生产遭到惨重破坏,法币和伪币不断贬值,物价暴涨,市场极度混乱。1946年至1948年国民党盘踞的菏泽城及大集镇,纸币横飞,价格一日数变,物价急剧上涨。
135
知识出处: 菏泽市志 | 类型: 正文
菏泽市地方财贸收入,明清时期依赖田赋、税收,支出均用于官。清末,工商业兴起,税收也日渐增多。当时的金融业主要办理货币兑换、放款、典当、钱庄储蓄等业务。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