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在甘肃各州县招募穷民运至乌鲁木齐屯田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唯一号: 290132020210000430
事件名称: 清政府在甘肃各州县招募穷民运至乌鲁木齐屯田
文件路径: 2901/01/object/PDF/290110020210000007/001
起始页: 0001.pdf
事件类型: 政治事件
起始时间: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
结束时间: 嘉庆十三年(1808年)

事件描述

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开始,清政府在甘肃各州县,招募流民、佃农等“穷民”,用官费运至乌鲁木齐屯田。关内人民,特别是陕、甘一带的贫苦农民,在清政府的鼓励下,争先恐后来疆。据《乌鲁木齐纪略》的资料:“从乾隆二十七年到四十四年到乌鲁木齐的屯户达12 487户,分赴迪化、宁边、头屯、芦草沟、呼图壁、玛纳斯、塔西河、阜康、济木萨等地屯田”。乾隆四十四年(1776年),由兰州、凉州、甘州等处转移玛纳斯种地户民1 255户,现在的凉州户乡,就是凉州来新屯田的后裔。另一批由镇番等县送往乌鲁木齐迪化以西种地户民1 936户。芳草湖农场原名镇番户,就是镇番县来边疆屯田的后裔。还有不少在新疆的商民也承种土地。如乌鲁木齐的商民陈善魁等170户,认地屯田,“所搬父兄子弟共八百余口”。人口日增,屯田面积不断扩大,乌鲁木齐通往南疆的重要交通要冲喀喇巴尔噶逊(今达坂城),也是民屯集中地,乾隆五十七年种地7 384亩。据史书资料,到乾隆四十年(1775年)乌鲁木齐都统所辖各地屯田共280 253亩。呈现了“荒野日辟,户口日昌”的景象。 到嘉庆十三年(1808年),耕地猛增到681 013亩,短短的33年时间,耕地成倍地增长。仅以迪化、绥来、昌吉、阜康四县为例:迪化1775年耕地42 210亩,到1808年为181 866亩;昌吉1775年耕地62 376亩,到1808年为165 567亩;绥来1775年耕地7 320亩,到1808年为93 595亩;阜康1775年耕地39 940亩,到1808年为63 678亩。成倍甚至十倍地增长(<中国经营西域史>)。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丝绸之路屯垦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6.11

本书从古代、近代到当代,系统地记述了新疆屯田的过程及历史背景,从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文化的角度,研究与探索上述诸问题.重点研究在西域兴屯田,西域安,丝绸之路畅通;相反,废屯田,西域乱,丝绸之路阻绝的历史规律。 在划分古代、近代、当代三个时期申,近代屯田,本应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算起,但为了保持清代新疆屯田史的完整性,不致使其割裂开来,使读者能系统、全面了解清代新疆屯田情况,所以就把清代后期新疆屯田也列入古代屯田范围中一并记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