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民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唯一号: 290130020210000141
人物姓名: 陈景民
人物异名: 原学名镜民
文件路径: 2901/01/object/PDF/290110020210000013/001
起始页: 0001.pdf
出生年: 1901年
卒年: 1964年
籍贯: 陕西咸阳

传略

陈景民(1901——1964),原学名镜民,陕西咸阳人。十八岁入泾阳“秦镜社”学艺,攻青衣,与陕西名须生赵镜兰、名小旦傅镜俗,甘肃名须生刘金荣、文武小生程镜生系师兄弟。出科后,在三原、高陵、西安一带搭班演戏。一九二八年春,到兰州 “维新社”演唱。一九二九年,主办秦腔“新兴社”,并培养学生三十余人。一九四四年,赴武威主办秦腔“新伶社”。一九四六年,赴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演出。翌年返兰,将多年积蓄在双城门修建了一座较为现代化的电打布景剧场。全国解放后,陈把陇东秦腔“平乐社”接来(后改为“新光社”),将自己戏箱(行头)、剧场交剧社使用。一九五六年春,西安“易俗社”来兰演出,与兰州戏曲界联欢,陈景民演出《赵五娘吃糠》。一九五九年,“新光社”转为国营性质的“兰州市秦剧团”,他曾任该团“新生部”(学生班)主任。后病逝兰州,终年六十三岁。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

出版地:1984.4

本书主要介绍了甘肃秦腔述略、秦腔戏在甘肃各地的演变、甘肃秦腔剧作家李道真、陇剧的诞生与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兰州的话剧、关于《甘肃军统特务组织》的补充和订正、关于《东乡族近百年大事记》的订正、关于《宁夏和平解放亲历记》的订正、关于《兰州保干事训练班》的订正的内容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