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亚帖木儿崛起与六征“察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与东察合台汗国史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4699
颗粒名称: 3.中亚帖木儿崛起与六征“察台”
分类号: K289
页数: 9
页码: 55-63
摘要: 异密怯马鲁丁纵然残忍专横,公开与蒙古“黄金家族”后代作 对,其境内确也无人能与之抗衡。但最后却败于了中亚新崛起的异 密帖木儿手中。
关键词: 部落 都格拉特部 东察合台汗国

内容

异密怯马鲁丁纵然残忍专横,公开与蒙古“黄金家族”后代作 对,其境内确也无人能与之抗衡。但最后却败于了中亚新崛起的异 密帖木儿手中。为了打垮异密怯马鲁丁,帖木儿打着异密怯马鲁丁非出汗室 血统,不能妄称可汗的旗号,先后岀兵发动六次东征。这场实质上 是争夺对中亚、西域诸地统治权的战争,最后以异密怯马鲁丁兵败 被杀,东察合台汗国归帖木儿帝国控制而宣告结束。为了有助于了 解帖木儿六次东征的时代背景,有必要介绍一下帖木儿这位在中 亚留下深刻影响的历史人物本人的一些情况。
  帖木儿(Timour),西方学术界多称作”Tamerlane”或”Tamer-ienk”。公元1336年出生于撒马儿罕南部的萨布札尔村(“绿色村 镇”)。帖木儿的父亲塔拉盖,是蒙古巴鲁剌氏部落的一个头目。据 波斯史书《史集》记载,早年成吉思汗授给其子察合台的四千户属 民中,就有一位叫作哈剌察儿的巴鲁剌氏千户①,所以,巴鲁剌氏 部在后来中亚地区政治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决非偶然。巴鲁剌氏 部落起初也是以游牧为生的。后进入中亚农业区后,该部落逐渐与 当地突厥语诸族姻亲混合,慢慢地丧失了自己本民族的语言和风 俗习惯。因而,从一定程度上讲,帖木儿实际上是一个已经伊斯兰 化程度很深的蒙古贵族。帖木儿在中亚地区政治舞台上的崛起完 全靠着他以巴鲁剌氏部家族势力为依托,采用利诱拉拢的政治手 腕,今日投奔这个实力雄厚的割据政权,明天又依附那个势力强大 的政治势力来集聚发展自己的实力,扩大个人影响。如上已述,他 曾投附秃黑鲁帖木儿,后来又背叛恩主,与阿富汗地方实力派的异 密忽辛相勾结。也里牙思火者图谋规复撒马儿罕城时,他同异密忽 辛狼狈南逃。而当东察合台汗国军队撤离,他又急忙伙同异密忽辛 领兵北上,杀害撒马儿罕城内领导民众抗击蒙兀儿军队入侵的首 领,篡夺了撒马儿罕统治权。双方结盟取得中亚统治权后,异密忽 辛作为最高统治者,驻跸于撒马儿罕。帖木儿屈居第二,驻守在渴石(今沙赫里夏勃兹)和卡尔希。帖木儿部众甚多,实力雄厚,早有 称霸河中的野心。所以,他很不甘心屈从于异密忽辛之下。随着河 中广大地区的收复,异密忽辛与帖木儿这种由姻亲发展起来的联 盟关系开始岀现裂纹。
  先是异密忽辛仰仗自己掌握的权力,有意抑制帖木儿的实力, 他下令对巴鲁剌氏部征收沉重的人头税,帖木儿甚至不得不将自 己妻子的首饰、结婚所佩戴的耳环和珍珠项链用来充作税金。不 久,异密忽辛又遣兵进驻帖木儿的封地卡尔希。异密忽辛这些举动 用意很清楚,帖木儿为此又恨又怕①。为了对付异密忽辛,帖木儿 绞尽脑汁,他想尽办法希望组织一支能与异密忽辛抗衡的武装,为 此他派人四处秘密联络对异密忽辛不满的蒙古诸部异密,甚至一 度派子同宿敌——阿力麻里的东察合台汗国贵族达成共灭异密忽 辛的默契。经过充分准备之后,帖木儿公开同异密忽辛决裂,纠合 了一支实力很强的人马与异密忽辛作对,争夺势力范围.经过几个 回合之后,异密忽辛在帖木儿凌厉攻势下节节败退,最后率部分残 余遁到巴克特利亚、昆都士附近地区。帖木儿率军乘胜追击,渡过 阿姆河,在巴里黑一场激战中彻底打垮了异密忽辛残部,异密忽辛 被俘获。帖木儿并没有因为当年他这位姻兄曾在危难中救过他而 予以饶恕,他下令将异密忽辛处死。打败了异密忽辛,帖木儿便在 河中地区建立了绝对权威②,成为该地区唯一的统治者。尽管如 此,虽然帖木儿又娶察合台汗后裔哈赞汗女儿为妻(异密忽辛的遗 孀),他却不冒然称汗,仍是将察合台汗的一位后代咬儿哈的米失 扶立为汗,作为河中地区表面上的君主,自称“古烈干”(蒙古语, “女婿”),汉文史籍曾译作''驸马”③。帖木儿所以这样作,是他总结
  了前任们的经验教训,其在政治方面的雄才大略由此可见一斑。
  帖木儿从前曾一度被迫臣服于东察合台汗国,为了雪此耻辱, 拓展其统辖范围,他决定兼并东察合台汗国,以重振昔日察合台汗 国之盛世。是时适逢都格拉特部异密怯马鲁丁叛乱,东察合台汗国 处在极度动荡之中,帖木儿乘机发兵东征,此举措在伊斯兰史籍中 被称作“东征察台”。
  在论述帖木儿东征过程之前,很有必要先就“察台”一词的使 用和涵意简要地作些说明,在公元J4-16世纪的伊斯兰文献和汉 籍史书中,都可见到''察台”这一名称。例如在《帖木儿武功记》和 《拉失德史》中,著者将蒙兀儿斯坦地区统称作“察台”①。不仅如 此,同时代的汉文史书也有“察台”这一名称,如明正德十四年(公 元1519年)九月巡抚甘肃都御史邓璋等奏称:”沙州帖木哥差人赍 递番文,审得革力乜供称,'哈密卫夷人拜卜剌被土鲁番抢去,逃回 到沙州。及听得土鲁番察台人马要抢帖木哥,又有瓦剌达子也要抢 来,我每大小人民害怕,差我往老爹每上教我每在那里坐'等 情”②。又《明实录》在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三月丙申记道:“先 是巡抚甘肃都御史陈九畴,兵部尚书金献民各奏,'哈密二种,向因 避仇内徒,一居肃州东关,一居金塔寺等处。异类杂处,终难辑睦, 控驭一失,事变丛生。议将甘肃北境弃地及曩时盛勇旧址,量与筑 室修城以安插之,永杜后患,。至是,总制扬一清覆议:‘各夷自内属 以来,未尝为患,今一旦过意猜防,迁之外地,此不北合瓦剌,必西 连察台。徒足召衅,未见有益,”③。从上述可见,在公元16世纪,汉籍资料将土鲁番以西地区也称作“察台”,这点显然是与同时代伊 斯兰史家的记述相吻合的。根据海答儿书的记述,伊斯兰文献中的 所谓“察台”与“蒙兀儿斯坦”系同义词,如海答儿在其书里引述《帖 木儿武功记》内容时,大凡出现“察台”一词,皆在旁注作“蒙兀儿斯 坦”。《拉失德史》第一编结束语记道:“学识渊博的米儿咱•兀鲁伯 写了一部历史,书名就是《四大汗国》。这四大汗国中有一大汗国属 于蒙兀儿人,他们分成两个支系:蒙兀儿人和察合台人。但是,这两 支系由于互相敌视,时常互相以特别的绰号来称呼对方,以示鄙 夷。因此,察合台人把蒙兀儿人叫做'察台',而蒙兀儿人则把察合 台人叫做'哈剌瓦纳①。至于这两个名称的含意,N •伊莱亚斯 英译本序言中曾对此略作考证,“察台” (Jatah)在蒙古语中有“没 有价值的人”、“永远不干好事的人”或“恶棍”之意②。巴托尔德以 为“察台”是“强盗”之意,而“哈剌瓦纳(Karawdnds)”意为“杂 种”③。从目前的研究看来,这两个名称没有什么人种学上的意义。 史籍中出现的“察台人”(也即蒙兀儿人)是指生活在草原地区、依 然保持着蒙古游牧传统和生活习俗的那一部分蒙古入,东察合台 汗国下属的蒙古诸部落多属此类,“察合台人”则指那些已经逐渐 脱离了草原游牧生活习惯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伊斯兰化程度 较深的那部分蒙古人。前者自诩是蒙古族游牧传统观念的继承者, 故将河中地区的蒙古人蔑称为血统不纯的“哈剌瓦纳”;而后者也 自谓代表了中亚蒙古国家的传统观念(因为察合台汗国后期便以 撒马儿罕城为首府),瞧不起依然坚守传统游牧生产生活方式的蒙 古人,亦即“察台人”。由此可知,这两个名称实际上均指蒙古人,有着社会生活方面的深刻内涵,是一种使用范围不很广泛的文化概 念,我们只要知道中外文献里的“察台”是指“蒙兀儿斯坦”,亦就是 本文所要叙述的东察合台汗国即可。
  根据伊斯兰文献的记载,帖木儿巩固其域内统治后发动的所 谓“东征察台”先后共有六次。从海答儿书的记述分析,帖木儿第一 次东征当发生在异密怯马鲁丁发兵叛乱,僭称汗位后不久,“由于 怯马鲁丁力图篡窃最高权力,从而遭到众异密们的激烈反对”。其 属臣克烈部首领忽木札和月即别•帖木儿一同降归帖木儿。于是, 帖木儿派遣异密八合兰•札剌亦儿、契丹•把阿秃儿和沙黑•阿 里•把阿秃儿结集阿拉木图(维尔内),然后向怯马鲁丁发动进攻。 双方会战未决胜负,最后签约议和班师①。
  第一次东征之役帖木儿本人没有亲自出马,斯以,根据《帖木 儿武功记》的记载,帖木儿对部下与异密怯马鲁丁签约结好极为不 满,所以大概很快便亲率大军发动第二次东征,此次远征收获颇 大,帖木儿攻占了东察合台汗国下属之赛兰和养夷等地,掳获大批 俘虏和战利品,正当帖木儿大军抵达一个名叫阿屯•忽里的地方, 准备继续东进的时候,其内部发生异密们的叛乱,帖木儿不得不倒 回头去料理内部政事。待内乱平息,或许是因兵马损耗过大,帖木 儿只得班师回到撒马儿罕。第二次东征察台就这样草草收场了。
  公元1375年,帖木儿集合军队再度向东察合台汗国发动进 攻。当时正值年初,气候寒冷,雨雪交加。东征部卒步履维艰,濒入 窘境,途中兵马死伤无数,帖木儿看到这种惨状,即下令拔营返回 撒马儿罕休整。待严寒过后,春暖花开时,帖木儿又发兵岀征“察 台”。远征军抵达一个名叫札隆的地方,他们从捉住的俘虏中获知 怯马鲁丁这时驻跸在曲黑• 土伯(意为“蓝丘”),于是大军便径向那里进发。异密怯马鲁丁闻知帖木儿大军前来,即率众退却到一个 易守难攻的名叫比耳班•古里安的地方防守,在此布下阻击帖木 儿远征军的防线。然而,防线依旧为帖木儿攻破,异密怯马鲁丁部 众仓皇溃逃,伤亡惨重。帖木儿大军乘胜追击,沿途大肆劫掠财物, 至费尔干同哈实哈儿(今喀什噶尔)相邻接的山区,双方主力相遇, 发生激战,最后帖木儿获胜,俘获了异密怯马鲁丁的妻子土绵•阿 哈以及女儿迪勒沙•阿哈。帖木儿率军继续东进,到达位于阿力麻 里西南的阿忒八失,进驻到一个名叫阿尔帕•雅吉的地方,这是发 源于费尔干东境附近山脉的两条河的名字。帖木儿在此举行了盛 大庆典活动,并收娶异密怯马鲁丁的女儿迪勒沙•阿哈为妻。然后 率部凯旋而还①;
  同年,帖木儿任命异密阿黑•不花为撒马儿罕地区监治官,并 亲率大军进攻花剌子模。与此同时,另派异密撒儿•不花、阿的勒 沙•札剌亦儿、契丹•把阿秃儿等千户首领带领三万人马复向“察 台”进发,以搜寻异密怯马鲁丁,彻底消灭其残余。但是,异密撤儿 •不花、阿的勒沙•札剌亦儿却在东征途中叛变,他们伙同俺得干 (安集延)镇守官哈马的等人逮捕处置了军中对此举动不满的异密 和下级官员,之后率领大军围攻撒马儿罕城,企图借此为恃,称雄 于河中。他们的进攻遭到城中市民的顽强抵抗,时正出征在外的帖 木儿闻讯后,急派人前往增援,很快便平定了叛乱,撒儿•不花、阿 的勒沙•札剌亦儿带领残部逃入钦察草原白帐汗国境内,不久复 与白帐汗国兀鲁思汗闹翻,又遁入东察合台汗国境内,投入异密怯 马鲁丁门下。
  在降将撒儿•不花、阿的勒沙•札剌亦儿等的鼓动纵容下,异 密怯马鲁丁集结所部发动西征,并妄图乘机占领河中大城——撒马儿罕。异密怯马鲁丁西征初获战绩,占领了俺得干地区,但是不 久在同帖木儿大军相遇的战斗中却惨遭失败,异密怯马鲁丁险为 帖木儿属下所俘。《帖木儿武功记》里将这次由帖木儿部将受令东 征,但却中途变成异密怯马鲁丁西征,然而却为帖木儿打败的战斗 称作“四攻察台”①。
  打败了异密怯马鲁丁的进攻,帖木儿部众并没有停止战斗,而 是继续追击,希冀全歼异密怯马鲁丁的军队。公元1377年,帖木儿 遣其子乌马儿•沙黑率大军攻入异密怯马鲁丁辖境,大败之,饱载 掠获物而归。《帖木儿武功记》将此次战斗记作“五征察台”。
  异密怯马鲁丁始终是帖木儿欲统治整个中亚地区,并进行称 霸的心腹大患,为了彻底打败异密怯马鲁丁,帖木儿之子乌马儿• 沙黑率部凯旋而还后不久,同年帖木儿本人又亲率大军再度发动 东征。其远征军前锋由帖木儿亲戚之子马黑麻•别乞、异密阿拔思 等担任。前锋部队昼夜兼程,在伊赛克湖附近的布哈姆与异密怯马 鲁丁部众相遇,经过一场激战,大败东察合台汗国军队,异密怯马 鲁丁落荒而逃。帖木儿指使部属纵掠该区,虏其残众。帖木儿率军 亲自追击异密怯马鲁丁,直到垂河河源的库什卡尔地区驻扎。在此 地他收抚了专程前来归附的白帐汗国兀鲁思汗的侄子秃塔迷失• 乌黑阑,随之班师回到撒马儿罕。一些史书将此次出征称作“六征 察台”。
  又根据舍里甫丁《帖木儿武功记》的记载,公元1389年,帖木 儿又派遣属将速来曼沙•忽歹达•忽辛、沙母塞丁•阿巴斯等人 率领大军从塔什干启程,再征异密怯马鲁丁残众。帖木儿大军渡过 细浑河,取道阿札图山,过伊犁河,抵哈拉塔尔,复渡过哈剌额尔齐 斯河,在森林中辗转搜寻6个多月,未曾见到异密怯马鲁丁一伙儿踪影,东征大军最后只好辟路返回撒马儿罕城①。据《拉失德史》记 载,大概就在此年,异密怯马鲁丁因患有水肿病,身体异常虚弱,其 部总为躲避帖木儿大军追击,便将异密怯马鲁丁送到森林深处藏 匿,留下其两个姬妾随侍,自后异密怯马鲁丁失踪,无人再见其踪 影。
  帖木儿上台后发动的所谓“六征察台”,一方面扩充了其势力 范围,在中亚广大地域建立了牢固的统治;另一方面给东察合台汗 国的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更加剧了汗国嗣也里牙思火者之后 的衰势。都格拉特部异密怯马鲁丁之乱实质上反映了非“黄金家 族”蒙古贵族与察合台汗后代间对政治权力的激烈争夺。异密怯马 鲁丁妄图改变河中巴鲁剌氏部异密推翻察合台汗国皇族统治那种 模式,依靠其强大的军事实力,自称可汗,将察合台后代逐出政治 权力圈子之外,建立该家族显贵统治的新的汗国。异密怯马鲁丁这 种与蒙古传统相悖的作法必然使自己陷入内外交困的窘境,遭到 境内外怀有同样政治野心的蒙古其他部落异密诸侯的强烈反对, 并最后以失败告终。异密怯马鲁丁之乱的失败不仅折射出东察合 台汗国内部蒙古传统习俗的根深蒂固,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察合 台汗后裔与都格拉特部异密之间矛盾冲突的公开化。

附注

① 阿布•哈齐:《突厥世系》法译本169页,巴黎,1970年重版本。 ② 米儿咱•马黑麻•海答儿:《拉失德史》,E・罗斯英译本第一编39页,中译本 201 页。 ① 拉施特(Rashid al—Din Feal Allah):《史集 》(Jami?al-Tawarikh)中译本卷 1, 第2分册,376页,商务印书馆,1983年。 ① 哈洛尔徳•兰姆:《帖木儿传》英文本76页。 ② 王治来:《中亚史纲》529-530页,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 ③ 《明史》卷331西域传》四(中华书局校勘本)。 ① 参见米儿咱・马黑麻・海答儿:《拉失德史》,E・罗斯英译本第一编26-27 页,148—149 页。中译本 182—183 页,375—376 页。 ② 王琼:《为夷情事》《晋溪本兵敷奏》卷7。汉籍史书对此并不是很清楚,有时又谓之“察合台”,如同书记载。但是,在伊斯兰文献中,二者绝对是泾渭分明,各有其内。 ③ 《明世宗实录》卷62,(台湾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 ① 米儿咱•马黑麻•海答儿:《拉失德史》,E •罗斯英译本第一编148—149页, 中译本375—376页。 ② N ·伊莱亚斯(Elias):《拉失德史》英译本序言,76页,中译本87页。 ③ W·巴托尔德:《中亚突厥史十二讲》中译本219页,中国社会科学岀版社, 1984 年。 ① 米儿咱•马黑麻•海答儿虫拉失18史》,E •罗斯英译本第一编40页.中译本 203—204 页。 ① 《帖木儿武功记》,转引米儿咱•马黑麻•海答儿:《拉失够史》.E-罗斯英译本第一编第43页,中译本208页。 ①《帖木儿武功记》转引米儿咱・马黑麻・海答儿:《拉失德史人E・罗斯英译本第一编46页。中译本214页。 ①《帖木儿武功记》,转引米儿咱·马黑麻•海答儿:《拉失第史》,E •罗斯英译本第一编48页。中译本222页。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与东察合台汗国史研究

《丝绸之路与东察合台汗国史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7

“丝绸之路”是对远古以来连接亚洲、非洲、欧洲的东 西交通道路的雅称。它不仅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通商之 路,而且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是人类历史上的大动 脉。世界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就发生在这条道路上或 其周围地区。几千年来,它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 的一页,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它将继续对东西方文 化的交流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