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执掌蒙古汗国“札撒”的察合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与东察合台汗国史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4681
颗粒名称: 第一节执掌蒙古汗国“札撒”的察合台
分类号: K061
页数: 5
页码: 14-18
摘要: 根据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察合台汗国史的研究(在这方面作岀卓越贡献的尚有俄人W •巴托尔德,法人格鲁赛,日人佐口透、 加藤和秀及我国的刘迎胜等人),人们鲜为知晓的察合台汗国历史,若从时间上划分,大致可分作察合台和察合台汗国时期两部分。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 历史学 察合台汗国 汗国

内容

根据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察合台汗国史的研究(在这方面作 岀卓越贡献的尚有俄人W •巴托尔德,法人格鲁赛,日人佐口透、 加藤和秀及我国的刘迎胜等人),人们鲜为知晓的察合台汗国历史,若从时间上划分,大致可分作察合台和察合台汗国时期两部 分。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察合台是察合台汗国的创始人和奠基者。察合台,又译作察合 带、察哈歹、茶合角寻,系成吉思汗正妻学儿台所生第二子,生年不 详。察合台汗是一位传奇式的历史人物。波斯史籍《世界征服者 史》作者志费尼曾这样记道:“成吉思汗长妻所生的四个儿子(术 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犹如帝国的四根台柱,汗国宫廷的四根 栋梁;成吉思汗替他们各自选择了一项重要的职务”,“察合台掌 '札撒'和法律,既管它的实施,又管对那些犯法者的惩处”。又说: “察合台是个勇猛和强大的汗,严厉而凛烈”。成吉思汗时期,察 合台是其父攻伐征战的得力助手。蒙古国建立后,成吉思汗以蒙古 军民分授子弟宗亲,察合台得4000户,这些封户的千户名字分别 是巴鲁剌氏部的巴鲁剌台一合剌勒札儿千户和弘吉剌惕的木哥那 颜千户,《史集》记道:“成吉思汗将上述两异密及其他姓名不详的 异密们,连同四千军队全部分给了察合台,察合台及其如今与笃哇 在一起的诸子的基本军队就是这四千人”。可以说,这些封户是察 合台的基本力量,也是后来察合台汗国的班底。当然如拉施特书所 言,“后来由于人口繁殖,人数增加,可能还增加了一些非蒙古族的 其他族部落”。
  1211年,察合台随其父伐金,与兄术赤、弟窝阔台攻掠云内、 东胜、武、溯诸州。两年后又破太行山东西两侧诸州郡,大掠而还。 1219年蒙古西征,其随弟兄一道同攻入中亚讹答剌,又取别纳客 忒等城,与成吉思汗大军会合于撒麻耳干。之后奉父命进攻花剌子 模,陷其首府玉龙杰赤城。1222年从父追击花剌子模算端札阑丁至申河。蒙古西征使蒙古汗国统辖范围拓展许多,为便于管理统 治,成吉思汗依蒙古习俗分授诸子封地,察合台得到从畏兀儿境 (今吐鲁番一带地区)一直延伸至河中(锡尔河与阿姆河间地域)的 草原地带的管辖权,其大帐驻地“在阿力麻里(今伊犁地区)境内的 忽牙思(今巩乃斯)”。志费尼说,察合台“春夏两季在阿力麻里和 忽牙思驻跸,此地在那些季节中好像伊剌木园,他在该地区筑有聚 集水禽的大水塘(他们称之为库耳)。他还兴建了一座叫做忽都鲁 的城镇,秋冬两季他在亦剌河(今伊犁河)岸的〔蔑鲁疾克〕度 过”。在此同时,成吉思汗还将天山北部地区的叶密立(今额敏) 和霍博(今和布克赛尔)一带的草原地区封赐予察合台汗的大弟窝 阔台。窝阔台的后代嗣后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窝阔台汗国。
  成吉思汗西征前后对于属民和领地的分封奠定了察合台在中 亚称雄以及察合台汗国建立的基础。根据文献资料的记载,察合台 自受封于中亚后,除因要事返回大汗居处,其大部分岁月都是在西 域诸地度过的。他经历了两代蒙古大汗——成吉思汗与窝阔台汗 的统治。成吉思汗时代,察合台臣服于其父自然无问题。而其与继 承父位的窝阔台汗的关系则比较微妙复杂。窝阔台汗系察合台大 弟,成吉思汗生前已经决定窝阔台为继承人,在学儿台生下的四子 中,大家原先只有长幼之别,而无高下贵贱之差。成吉思汗死后,由 于术赤先于其父早亡,察合台便为诸王之长,因而他对窝阔台汗态度之好坏不仅事关窝阔台能否嗣汗位,且还对维系蒙古汗国之统 一有决定性意义。据史籍记载,窝阔台继蒙古大汗位时,“宗亲咸 会,议犹未决”。他的幼弟拖雷还有觊觎汗位之嫌,故而在会上有 意拖延时间以图谋,因此窝阔台是否能承大汗位仍是个未要数。 值此关键时候,察合台不遗余力坚决拥立窝阔台,他遵循其交遗 志,支持窝阔台加冕仪式,亲同其他蒙古宗亲一道,行叩拜之礼。由 于察合台率先对窝阔台行臣下之礼,窝阔台登基后便封察合台为 皇兄,并令铸皇兄印信,保存在内府之中。察合台对其弟行臣下之 礼另一个重要意义还在于自此成吉思汗诸子之间的长幼关系上又 增加了一层君臣关系,这种君臣名分的确立对于维系蒙古汗国的 稳定无疑是有重要作用的。除此,察合台此举实际上还树立了一代 制度:“即边藩诸王奉大汗为宗王,大汗视镇边诸王为藩臣”,这实 际上构筑了后来西北地区蒙古四汗国,即察合台汗国、伊利汗国、 钦察汗国和窝阔台汗国与元朝关系的基础。
  窝阔台汗在位期间,察合台奉行君臣之仪规,尽力帮助其弟维 护蒙古汗国的统一,有一则资料记道,某天兄弟两人缓步遛马时, 察合台乘着醉意要求与其弟赛马以赌输赢,结果察合台的马贏得 比赛,事后察合台醒悟此事,急忙于天亮之前亲率众部下至窝阔台 汗帐前以违犯君臣之仪制而请求处罚。窝阔台汗一再明言不咎其 罪,但经不住察合台一再要求,后以责察合台交付9匹马而示罚 意,尽管如此,由于蒙古汗国在中亚、西域各地一直推行双重行政 管理体制,亦即草原地带由察合台等皇族宗亲所属,城郭诸地的管 辖权属于大汗,双方之间必然要岀现摩擦和产生矛盾,利益的摩擦 和矛盾之发展必然酿制更大的政治上的冲突。例如据《史集》记述,
  年。察合台曾发出一道命令擅自变动阿姆河以北几个州郡的地方长 官,此事由大汗派遣到此地的行政长官牙剌瓦赤奏报给窝阔台汗, 窝阔台汗遂降旨给其兄,对其所为予以斥责,责令他书面陈述原 委,最后察合台被迫复信引咎自责。此事证明随着察合台军事实 力在中亚地区的增强,其与中央政府间的矛盾冲突便自然不可避 免。
  1241年察合台病卒,其妻也速伦临朝问政,竟以谋杀罪下令 将悉心护理察合台的两位医生处死。察合台深谙蒙古“札撒”,成吉 思汗曾对其下属言道:“若欲习札撒及王位之约孙,必从察合台”。 所谓蒙古札撒即指蒙古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习惯 法,具有浓重的草原游牧性质。
  察合台统治中亚期间,强行推行蒙古“札撒”,从而受到与此完 全不相兼容的穆斯林群众的不满和激烈反对,例如他不准人们按 照伊斯兰方式宰杀牲畜。因蒙古族敬水,又禁止人们白天入水中沐 浴,诸凡此种种皆引起中亚地区伊斯兰教教徒的反感,所以在伊斯 兰史学家的笔下,察合台总是被描述成为一个专横、残忍且凶暴无 礼的人。察合台死后,其后代为了维护蒙古人在中亚地区的政治 统治,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地放弃了蒙古札撒以适应形势之发 展。
  虽然伊斯兰史家对察合台颇有微词,但是成吉思汗的后代对 察合台的评价依然很高。
  忽必烈即汗位之初,在令人制定祭祀“皇伯考察合带”乐章中 便盛赞察合台“雄武军威,滋多历年,深谋远略,协赞惟专,流沙西 域,饯日东边,百国畏服,英声赫然”。

附注

①参阅W •巴托尔徳(W. Bartold):《蒙古入侵时期的突厥斯坦》Turkstand down to the Mongol invasion, Lodon. 1928), 格鲁赛(Rene’Grousset):《草原帝国》 (Umpire des steppes ,Paris, 1964),佐口透:《察合台汗及其时代》,《13—14世纪突厥 斯坦序说》、加藤和秀:《察合台汗国之建立》,刘迎胜:《西北民族史与察合台汗国史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① 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中译本上册44,321—325页,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80 年。 ② 拉施侍:《史集》中译本第1卷,第2分册377页,商务印书馆,1983年。 ① 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中译本上册45页,同书另一地方还记道:“(察合台 汗)和他的诸子的军队的营地从别失八里扩展到撤麻耳干”.据美国学者爱尔森 (Thomas T Alison)研究,英人J • A •波伊耳(Boyle)在《世界征服者史》英译本中这两 个地方皆未将“Hudud(边境)”一词译出,故波斯文原文拟是“他和诸子的军趴的营地从 别失八里之边扩展到撒麻耳干”.参见其所著:《13世纪的元朝和吐鲁番畏兀儿:KThe Yuan Dynasty and the uighur of Turfan in the 13th century》载于(中国及其周边)(China among Egnats:the middle kingdom and its Neighbors. 10th 14th centarie) ,249 页, 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1983年. ② 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中译本上册321页,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年。 ① 《元史》卷146《耶律楚材传》中华书局校勘本)。 ② 参见刘迎胜;《西北艮族史与察合台汗国史研究》83页,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年。 ① 拉施特:《史集冲译本第2卷186—187页,商务印书馆,1983年。 ② 有关论述可参见刘迎胜乙早期的察合台汗国》,《新疆社会科学》1984年第2 期。 ③ 《元史》卷69《礼乐志》。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与东察合台汗国史研究

《丝绸之路与东察合台汗国史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7

“丝绸之路”是对远古以来连接亚洲、非洲、欧洲的东 西交通道路的雅称。它不仅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通商之 路,而且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是人类历史上的大动 脉。世界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就发生在这条道路上或 其周围地区。几千年来,它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 的一页,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它将继续对东西方文 化的交流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