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世纪初,刚刚统一漠北草原诸部、建立大蒙古国的成 吉思汗为了向中亚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复仇,亲率部属发动了旷 日持久的西征之役。在蒙古大军锐不可挡的攻势下,亚欧大陆大部 分相继成为大蒙古国的附庸属臣。为了进行有效的政治统治,成吉 思汗晚年依照蒙古习俗,将所占领的广袤地域封赐予“黄金家族” 之皇族宗亲,今天山南北各地以及中亚的草原地带分授予术赤、察 合台和窝阔台诸子管属。元朝建立前后,随着大蒙古国中央集权统 治的日趋衰弱,在此前由“黄金家族”后代分治下的西域、中亚地区 也陆续组成了伊利、察合台和窝阔台三大汗国。这些藩属汗国对域 内政事有裁决权,皆同中央王朝保持着一定的臣属关系。在这几个 藩属汗国中,实力强盛并且维持时间较长的是察合台汗国。曾盛极 一时的窝阔台汗国最终也为察合台汗国吞并。公元14世纪以后, 因中亚地区非成吉思汗“黄金家族”诸蒙古部落的日益伊斯兰化和 皇族内部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察合台汗国由鼎盛期趋向衰落。公 元1347年(元惠宗至正七年),察合台汗国的合赞汗为其属臣—— 蒙古巴鲁剌氏部异密合札罕所弑。自此汗权旁落,继立的察合台汗国诸汗俱成为封建诸侯异密的傀儡。随着合赞汗的被杀,一度辖有 马维阑纳儿地区(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又称河中地区)和今天山 南北各地的统一的察合台汗国分裂成东西两部分①。西部仍以河 中地区为中心,汗国分裂后,那里一直是诸侯混战,各不相属,处于 极度动荡之中。迄帖木儿兴起,汗权完全落入已经本土化的蒙古巴 鲁剌氏部诸异密之手,该地区悉归帖木儿王朝管属。习惯上我们将 其称作帖木儿王朝或者西察合台汗国。几乎与此同时,东部地区业 已伊斯兰化了的蒙古都格拉特部异密则以今天山南北地区为中 心,扶立察合台汗后裔秃黑鲁帖木儿为汗,也建立了一个地方政 权,中外史籍对这一政权有种种不同称呼,伊斯兰史书记作“蒙兀 儿斯坦”,汉文资料则称作“别失八里”或“亦力把里”地面。本书采 撷近代学术界的意见,将它统称为东察合台汗国。
根据现有资料研究证明,东察合台汗国自公元1347年由都格 拉特部异密们创建,迄公元1680年为蒙古准噶尔部贵族疇尔丹率 部南下所灭,前后延续达3个多世纪。兴盛时期的东察合台汗国地 域,“从也儿的石河(今额尔齐斯河)和叶密立到天山,从巴勒库尔 到费尔干纳与巴尔喀什湖”②。东察合台汗国与成吉思汗“黄金家 族"一脉相承,明清之际,其奉中原王朝正朔,自称属臣,关系异常 密切。由此看来,无论是从时空范围,还是从政治归属上看,这一段 历史实际上就是公元14世纪初到17世纪后期的新疆历史,它是 祖国西北边疆史地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东察合台汗国时期,是新疆经济形态和社会结构重新组合、发 生重大变化的时期。继魏晋时期新疆封建社会逐渐确立后,至元明之际,新疆的社会经济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其显著特征就是天山 北部游牧地区的封建经济有了明显发展,大量流徙为生的游牧民 族定居下来从事农业耕种和商业活动。
与此,同时,社会分化日益加剧,随着伊斯兰教独尊地位之确 立,和卓干政,传统的宗法封建制与神权日趋汇合,新疆的政治、经 济、文化皆呈现出浓厚的宗教色彩,这些为清代新疆许多地区政教 不分的社会结构奠定了基础。
东察合台汗国时期,也是近代中亚及新疆各少数民族孕育和 形成的历史阶段。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这些有古老历史根 源的民族,都是在这一时期经过民族大融合之后,逐步形成、发展 成为近代民族的。这一过程在中国民族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意识形态领域中,东察合台汗国时期又是新疆诸民族共奉 伊斯兰教的转折点。大致在此前后,随着占统治地位的大批蒙古贵 族皈依伊斯兰教和本土化,公元11-12世纪传入天山南部的伊斯 兰教,历经几个世纪的传播和渗透,终于在16世纪中叶以后成为 除北疆少部分蒙古族外,新疆各民族崇信的主要宗教。这一状况对 于当时乃至后来新疆社会以及诸民族思想文化之影响和作用既深 远又持久。
东察合台汗国时期,还是新疆操突厥语言诸民族文化艺术比 较兴盛的历史时期,以察合台汗名字命名的察合台语言(其书写形 式又称为察合台文)就产生于这一时期。作为一度是本地区书面语 言的察合台文,不仅对于当时这一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有很 大影响,而且还起着一种重要的思想文化媒介作用。
许多波斯、阿拉伯文名著都是在这一时期被译成察合台文而 在当地获得传播。同时期涌现出来的大量的以察合台文、波斯文、 阿拉伯文撰写的文学、语言、历史、艺术作品,则反映了西辽以后,沉寂三个多世纪的新疆文化艺术的复苏和繁荣①。
东察合台汗国时期同样也是联系东西方关系的“丝绸之路”发 展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阶段,是时汗国之辖境囊括着传统 的“草原路”和“沙漠路”的主要路段和范围,中原王朝与东察合台 汗国以及西部帖木儿王朝间的联系交往非常频繁,例如当时占据 今天山南北各地的蒙古诸部落将其同中原地区的贸易往来之路称 之为“金路”,竭尽全力而努力保持其畅通无阻。又根据文献史书的 记载,此间途经“金路"东与中原诸王朝遣使朝贡,进行经济文化交 流的西域各地诸“地面”、“王国”竟多达一百余个。陈诚、李暹等明 朝使节、帖木儿王朝使团书记官画师火者和出使帖木儿王朝的西 班牙公使克拉维约等人均在其行纪中描述和记录了这一时期东西 方之间频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和联系盛况,真实再现和反映 了“丝绸之路”后期的运行过程和巨大影响。
东察合台汗国在新疆以及中亚地区历史上占据的重要地位是 显而易见的。然而,由于资料零碎贫乏,长期以来,这段历史却很少 有人问津,鲜为后人所知。在东察合台汗国史研究方面,国外学者 凭藉其便利的科研条件和语言手段,起步较早,英人N •伊莱亚 斯、H •贝略、A •斯坦因,德人哈特曼,法人P •伯希和、格鲁赛, 美国人莫里斯•罗沙比,日人松村润、间野英二、若松宽,俄人白莱 奚乃窦、W •巴托尔德以及现代中亚学家、前苏联的0 •Φ
•阿基 穆什斤等人皆对此或多或少进行过研究。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他们 在翻译整理和刊布伊斯兰史料方面进行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作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在我国,仅有少量论著间接言及到这段历 史,这还只是近些年的事情。值得庆幸的是,随着这几年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和社会科学的飞速发展,一批有助于研究这一段 历史的文献资料,如伊斯兰文献《史集》 (Tamili-Tawarikh)、 《世界征服者史》(Ta’rikh - i - jahdn - Gusha),《拉失德史》 (Ta'rikh-i-Rashidi),汉籍文献《明实录•瓦剌资料摘编》、《明 代哈密、吐鲁番资料汇编》、《清实录•准厲尔资料》等相继刊布。这 些资料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便利了我们研究的条件。但是,无庸讳 言,以上包括国外学者在内的研究工作,大都限于在文献资料方面 进行整理和诠释,并没有对东察合台汗国历史进行全面、系统和深 入的分析论证和研究,缺乏有份量的研究工作。
东察合台汗国历史在中亚史、新疆古代史上这种独特的重要 地位及其研究上的阙如,不能不使其成为我国史学工作者关注的 热点。我们国家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组成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光 辉灿烂的古代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努力创造的结果。东察合台汗国 既然是新疆史的组成部分,因此,客烦地科学地论述东察合台汗国 时期新疆各族人民开发祖国边疆的历史,正确评价这一时期新疆 与内地的关系,肯定其在中国史上的重要地位,不仅可补中亚史、 新疆史研究之空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并且对于我们全面深入 地理解和认识我国各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以及其在中华民族形 成过程中的作用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东察合台汗国史由于其本身文献资料匮乏零碎,有关的文献 又由多种中亚古代语言记载,一些前人的研究成果也多出自西方 学者之手,这自然就增大了对它研究的难度。所以,对这段历史完整、系统、全面的研究,恐需要数代人的不懈努力方能最后完成。目 前我们力所能及的就是利用现已知道的历史文献,尤其是那些以 往被西方学者忽视或未能掌握的许多汉籍资料,广泛地吸收前人 的研究成果,运用传统的历史研究方法,经过对资料细致的分析和 缜密的论证,对公元14世纪至17世纪末的这段新疆历史,尤其是 政治史作一比较完整、系统的研究和叙述,以使人们对这段历史有个概要的粗线条的了解和认识,给后人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为这 一领域的研究作些箪路蓝缕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