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布达拉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4611
颗粒名称: 西藏布达拉宫
分类号: K878.6
页数: 1
摘要: 西藏布达拉宫,是藏族宫堡式建筑,位于拉萨市西北玛布日山上。“布达拉”是梵语,意为“佛教圣地”。过去是西藏藏传佛教格鲁派领袖达赖喇嘛日常居住、修法和处理西藏地区政教事务之地。面南背北,依山势修建,主楼13层,高113米,东西长400余米,面积约13万平方米。全为石木结构,主要由东部白宫、中部红宫、西部扎康(僧房)组成。内有宫殿、佛堂、习经室、寝宫、灵塔殿、庭院等。宫前山脚,有宫门、角楼和宫城围成的院落。楼群重叠,殿宇高耸,气势雄伟,体现了藏式建筑的鲜明特色和汉藏文化充融的风格。宫墙墙体全部用石块砌筑,底宽上窄,显得庄重。墙身涂成红、白两色,对比强烈。成排的窗洞点缀其上,构成美丽的图案。倾斜的登道栏墙打破了建筑本身的线条,丰富了群体造型。顶层鎏金装饰,金瓦覆盖高低错落的屋顶,形成建筑构图高潮。
关键词: 寺庙 文化遗址 宗教建筑

内容

西藏布达拉宫,是藏族宫堡式建筑,位于拉萨市西北玛布日山上。“布达拉”是梵语,意为“佛教圣地”。过去是西藏藏传佛教格鲁派领袖达赖喇嘛日常居住、修法和处理西藏地区政教事务之地。面南背北,依山势修建,主楼13层,高113米,东西长400余米,面积约13万平方米。全为石木结构,主要由东部白宫、中部红宫、西部扎康(僧房)组成。内有宫殿、佛堂、习经室、寝宫、灵塔殿、庭院等。宫前山脚,有宫门、角楼和宫城围成的院落。楼群重叠,殿宇高耸,气势雄伟,体现了藏式建筑的鲜明特色和汉藏文化充融的风格。宫墙墙体全部用石块砌筑,底宽上窄,显得庄重。墙身涂成红、白两色,对比强烈。成排的窗洞点缀其上,构成美丽的图案。倾斜的登道栏墙打破了建筑本身的线条,丰富了群体造型。顶层鎏金装饰,金瓦覆盖高低错落的屋顶,形成建筑构图高潮。
  各殿堂内绘有题材丰富、绚丽多姿的壁画。宫内存有大量文物和艺术珍品。
  布达拉宫,既是藏式建筑的代表之一,又是藏族历史的壮丽诗篇。相传7世纪初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唐联姻,为迎娶文成公主,在此首建宫室,1 645年第五世达赖喇嘛命其总管主持,在松赞干布宫旧址建成白宫,此后又建成红宫,1693年全宫基本建成。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6.11

本书内容包括:石器时代草原文化艺术、青铜器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草原文化艺术、北朝至唐代的草原文化艺术、辽代至清代的草原文化艺术、当代草原文化艺术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