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阶段典型蒙古包的时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4606
颗粒名称: 第三阶段典型蒙古包的时期
分类号: K28
页数: 2
页码: 419-420
摘要: 第三阶段,是典型蒙古包的时期,大约从汉代,一直到今天。因为《史记·匈奴列传》和《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已称匈奴、鲜卑、乌桓的住所为“穹庐”,说明当时居住的蒙古包式房子,已是圆顶。如果其顶为圆形,其围墙必为“哈那”式的圆型围墙。《史记·匈奴列传》谓:“匈奴法:‘汉使非去节而以墨黥其面者,不得入穹庐。’王乌,北地人,习胡俗,去其节,黥面,得入穹庐。单于爱之。”从以上记载,似乎可肯定,当时匈奴住的穹庐或蒙古包,已有了东南向的木门。
关键词: 民族文化 民族历史

内容

第三阶段,是典型蒙古包的时期,大约从汉代,一直到今天。因为《史记·匈奴列传》和《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已称匈奴、鲜卑、乌桓的住所为“穹庐”,说明当时居住的蒙古包式房子,已是圆顶。如果其顶为圆形,其围墙必为“哈那”式的圆型围墙。《史记·匈奴列传》谓:“匈奴法:‘汉使非去节而以墨黥其面者,不得入穹庐。’王乌,北地人,习胡俗,去其节,黥面,得入穹庐。单于爱之。”从以上记载,似乎可肯定,当时匈奴住的穹庐或蒙古包,已有了东南向的木门。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丝绸之路草原民族文化》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6.11

本书内容包括:石器时代草原文化艺术、青铜器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草原文化艺术、北朝至唐代的草原文化艺术、辽代至清代的草原文化艺术、当代草原文化艺术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