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将考古学研究方法应用于石人的研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3544
颗粒名称: 一、将考古学研究方法应用于石人的研究
分类号: K851
页数: 4
页码: 29-30
摘要: 草原石人是一种考古文化现象,所以,首先得用考古研究手段来解决其最基本的问题,比如石人的类别、年代、分布等。在这一基础上才能比较科学地研究它们的族属、用途等,为历史学的研究,及其它学课的研究创造条件。石人的考古学研究方法,从目前发展的情况来看,主要还是三个方面:资料的收集、类型学的分析和层位学研究。
关键词: 考古学 考古学史 考古学文化

内容

草原石人是一种考古文化现象,所以,首先得用考古研究手段来解决其最基本的问题,比如石人的类别、年代、分布等。在这一基础上才能比较科学地研究它们的族属、用途等,为历史学的研究,及其它学课的研究创造条件。石人的考古学研究方法,从目前发展的情况来看,主要还是三个方面:资料的收集、类型学的分析和层位学研究。
  石人的资料收集包括田野调查资料、田野考古发掘资料,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史料、民族志资料等。其中最主要的还是田野调查资料和考古发掘资料,前者主要了解石人的分布情况、石人的类型以及石人与其它地面遗迹的关系;后者主要揭示石人与其它遗迹的内在联系及其文化,完整地获得与石人有关的考古资料。
  石人的田野调查资料,要有实地考察的详细文字记录,包括石人的方位、地理环境、墓葬的地表形制,以及石人的造型、雕刻痕迹、石质石色等,同时,也包括照相记录、素描图和勘测图等。其中雕刻痕迹有可能残留古代居民雕刻石人时的工具痕迹,比如锥状坑点痕迹,工具是尖头的;而平宽雕刻痕迹,工具是平方刃;麻点状的痕迹,是用钝工具敲击的效果等。雕刻石人有的是几种工具混合使用,其效果更为复杂。同时,雕刻痕迹的长短与使用的工具质地也有一定关系。如果需要准确地研究石人雕刻的工具情况,还可以进行考古的实验活动,以实验来检验自己的研究。另外,石人雕刻痕迹的色变情况也能作为判别时间的相对早晚,特别是在单独一尊石人的雕刻痕迹发现色变,很有可能说明石人不是一次性完成的。有的石人刻石上雕刻有其它的图案,如动物、文字等,往往会发现刻石上的动物和文字的刻痕颜色要新一些,说明其时代要晚于石人的雕刻。也有某些石人的各部位雕刻并非一次完成,比如最初仅仅是雕刻出头面,经过若干时间、又由后人添刻上手臂。类似的情况都是确实存在的。因此,如果不充分调查和掌握石人资料,就会影响到石人类型的研究和区分。
  石人的方位,主要是石人与墓葬或其他遗迹的方位关系,以及石人的面向。非独立墓地石人,还要记录每个石人的方位关系,大多都在墓葬的东面,面向东;也有-一些在墓葬的西面,面朝北,或面朝西。甚至有的石人是躺式的,对于这样的情况,就要注意石人是否被移动了。非独立墓地石人,有的是一座墓前立一男一女的两尊石人,这就要注意男女之间的排列方向。又如,在喀依纳尔一号墓地的茔院式墓葬中,其东面列了5尊石人,男女都有,而且大小有别,造型也有些差别,对这类情况较为复杂的石人,在调查时就更有必要记录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对石人本身要记录其造型、尺寸以及雕刻的表现手法等;对于剥蚀严重的石人还要用手摸来辨清雕刻的细部。另外,要注意石人身体上是否涂了彩,还是保持石质的本色。从一些学者多年研究的经验来看,石人造型的研究要注重照片资料的收集,照片能够更形象地让人们了解其造型,而且发表资料也要使用照片。在使用照片的同时要绘制素描线图,因为有的石人仅以照片也反映不出它的细部情况,特别是那些用手摸才能辨清雕刻情况的石人更是如此。
  考古学的层位关系学主要是解决研究对象的相对年代问题,同时也可以检验其它学科测定年代的正确与否。石人的层位学研究也应该是解决石人的相对年代,主要表现于石人与墓葬所存在的一种相互早晚关系、石人与石人之间的早晚关系、石人与其他一些遗存的时间早晚关系等。比如石人与墓葬的关系,如果石人完好地立于墓葬前,可以认为墓葬与石人是同时代的。石人墓中出土文物所确定的年代便可以作为推测石人年代的参考。目前发现有的墓地石人被砸坏,作为墓葬封石材料堆积在封石堆中,根据这样的情况可以认为石人要早于墓葬。石人与石人的早晚关系,则是针对一些特殊情况而言的。例如蒙古境内发现的一尊石人,其刻石两端都雕刻了人像,但雕像的类型差别较大,经分析认为不是一次雕刻的,而是晩期利用早期石人重新雕刻的,这就反映了石人类型的相对早晩关系。另外,有的石人是用鹿石改制而成的,雕刻人物像时破坏了原鹿石的图案,据此,可以认为石人雕刻年代要晚于鹿石。
  考古工作者在调查中也发现了一些刻有文字的石人,这就可以根据文字存在的年代去推测石人的年代,或者以文字反映的内容去了解石人的年代。还有一些石人身上的文字破坏了石人的图案,这可以认为石人的雕刻要早于这种文字。考古层位学在石人研究上情况比较复杂,以上列举的仅是迄今调查工作遇到的情况,可能还会有别的未见刊布情况,都可从层位关系去认识和判断它们的相对年代。
  石人类型学研究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从目前石人类型学研究的情况来看,存在的问题也最多,在类型划分上没有很统一的标准,所以划分的结果也就比较混乱。然而石人的类型分析又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缺少了类型分析自然也就失去了考古研究的基本意义,或者说意义不是很大。对石人如何进行类型学的分析,下面谈一些我们的具体的作法。
  在大区域范围内的石人文化类型考察,起初给人的感觉是杂乱的。面对众多的考古资料无从下手,似乎资料所显示的情况缺少规律性,它的发展是跳跃式阶段性的发展,不易找出能够反映石人之间构成相对持点的组合关系。其实石人是存在类型组合上的变化规律的。这一规律在大的范围内去寻找,如果资料少,共同性强,自然容易发现,反之情况就完全不一样。所以,石人类型学的研究首先可以在小的区域内进行,而后逐渐推移,以形成大范围内的类型研究,在新疆石人类型学的研究中,我们就是这样进行的。
  选定小的区域内进行初步的类型学分析,其范围内要有一定的石人分布,而且要存在一些组合关系,要有保存较完整的石人墓,具备这些条件才能有效地迸行类型学分析。类型学分析的范围推移也是从邻近地区开始,逐渐铺开。我们的类型学研究是从阿勒泰地区青河县开始的,本县发现12个墓地有石人,收集到15尊石人的资料,划分出了4个石人类型,即萨木特类型、乔夏类型、乌鲁肯达巴特类型和喀让托海类型。类型的定名以发现前后,或石人的典型程度来命名。随之向临近的富蕴县推移。如果石人类型没有多大的变化,便可逐尊归入相应类型。如果有新的类型出现,则需重新划分。有的石人虽然没有表现出类型差异,但是很明显存在次一级的差别,那么就划分出亚型,比如萨木特类型在与富蕴县境内石人比较中,划分出了苏普特亚型,而类型名称定为萨木特一苏普特类型,以及萨木特亚型和苏普特亚型,有时简称萨木特类型。
  我们在石人类型的划分上,主要考虑到石人的造型雕刻风格,以及规律性的一些特征;同时,也考虑到目前国外石人类型研究的情况。新疆是亚洲草原的组成部分,历史地形成了民族考古文化圈,对类型的合理划分有利于与周边地区进行比较,作横向的研究。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2010

本书内容包括:亚欧草原和草原丝绸之路、蒙古石人研究综述、南西伯利亚草原石人、中亚石人研究综述、新疆石人的分布及特征、亚欧草原鹿石及相关问题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