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十一旅的分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五辑》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3388
颗粒名称: 新十一旅的分化
分类号: K250.6
页数: 2
页码: 99-100
摘要: 刘宝堂死后,第一团团长陈国宾升任旅长,一营营长曹汉杰升任团长,邓宝珊派总部参谋石佩玖为旅参谋长。第二团团长史钫城部因追剿张廷芝匪众,也率该团第二营到了三边,驻在宁条梁。从此特务云集三边,进行分化,终使新十一旅内部分裂。旅部和第一团是一个局面:陈国宾出身寒微,当时已经六十一岁了,极想给自己的儿孙搞些家私,但其子陈俊士却极不成材,挥霍无度。其妾生子甚幼,陈为给幼子敛些财产,在安边开了一座宝源店,专做贩……
关键词: 文史资料 抗战时期 甘肃

内容

刘宝堂死后,第一团团长陈国宾升任旅长,一营营长曹汉杰升任团长,邓宝珊派总部参谋石佩玖为旅参谋长。第二团团长史钫城部因追剿张廷芝匪众,也率该团第二营到了三边,驻在宁条梁。从此特务云集三边,进行分化,终使新十一旅内部分裂。旅部和第一团是一个局面:陈国宾出身寒微,当时已经六十一岁了,极想给自己的儿孙搞些家私,但其子陈俊士却极不成材,挥霍无度。其妾生子甚幼,陈为给幼子敛些财产,在安边开了一座宝源店,专做贩卖大烟和投机生意,经常派队保出保入。该旅一部分中下级军官,系三边人,也想乘机打捞一把,为将来退伍地步。上下机契相投,便大量走私贩毒。其中有些人因经商关系,和驻在定边的红军警三旅旅长贺晋年挂上钩,但这些人并不是有了觉悟,想弃暗投明,而是为了自己发财。团长曹汉杰则另是一种局面:他是知识分子出身,看风转舵,既要交好于定边,也不愿脱离邓宝珊,以维持现状,徐图发展为主,因而对各方面都使用应付和拉拢手段。第二团团长史钫城和陈、曹又不相同:他是山西河津人,中央军校高教班毕业,其团副张鼎丞系山西介休人,毕业于胡宗南在天水所办的军训班。这两人受蒋教育很深,因而是一对坚决反共的人物。当时军统特务尤在中,八战区的情报参谋秦光南,十一旅政治部主任吴棻,还有傅作义派驻该团的徐高参(带有电台)等,这些人都鼓励史钫城忠诚防共,并认为曹汉杰勾结共军,须加以防范。因此,史在宁条梁筑了一个城寨,城墙下和街道中设有暗碉,以作防共据点。在防区乡村内设有“秘密监视哨”,在连队中设有“秘密防共小组”,这些人都由他自己掌握,营、连长都不知道。连内拉一个兵或来一个人,第二天团长就会叫去谈话,因此共产党的活动很难深入。至于参谋长石佩玖,是邓宝珊派去的,当然一切按邓的意旨。他各方面都对付,但因邓、石都是甘肃人的关系,下级军官和士兵中的甘肃籍人,都暗中拥护他,因此石佩玖在当时新十一旅也是有一定作用的。
  一九四四年春,陈国宾病故了,史钫城和曹汉杰二人争旅长,当时参谋长石佩玖在榆林,旅部参谋主任王子庄便封锁了关防。一、二两团互不往来,二团迫炮连连长慕寿山是史钫城的亲信,他原在一团当过连长、副营长,与一团团长曹汉杰也相好,他遂来往于史、曹之间,为之说合。邓宝珊也派副官处长彭玺到三边调解,当时邓因曹汉杰在三边与红军相处友善,便任命曹为代旅长。史钫城在很长一个时期中和一团不相往来,还是慕寿山从中拉拢,曹汉杰去了宁条梁一次,才慢慢地言归于好了。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五辑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五辑》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

出版地:甘肃

本书收录了国民党第八师在陇西堵截红军的回忆、国民党第三军在甘肃堵击红军的回忆、卢忠良马鸿逵部援“榆林战役”经过、解放前夕马鸿逵与马步芳交恶的内幕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