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吐蕃建筑画的工匠推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3289
颗粒名称: 四、吐蕃建筑画的工匠推测
分类号: K879.214-53
页数: 3
页码: 483-485
摘要: 吐蕃对敦煌的统治在经过了多次武力镇压和“歃血寻盟”并重的手段后,分封敦煌地方大家世族为吐蕃官吏,共同管理地方事务。开凿莫高窟第231、361窟的出资建造者,就是敦煌地方的世家豪族,为了家族利益, 成为管理地方事务的吐蕃官吏。
关键词: 敦煌石窟 文集 喇嘛宗 宗教艺术

内容

吐蕃对敦煌的统治在经过了多次武力镇压和“歃血寻盟”并重的手段后,分封敦煌地方大家世族为吐蕃官吏,共同管理地方事务。开凿莫高窟第231、361窟的出资建造者,就是敦煌地方的世家豪族,为了家族利益, 成为管理地方事务的吐蕃官吏。
  莫高窟第231窟的考证是根据敦煌文书P.4638、P.4660《大蕃故敦煌郡莫高窟阴处士公修功德记》碑石录文记录的石窟内容,对照壁画布局和该窟的供养人像及题记而确定的。阴氏家族原本由中原迁徙而来,根据敦煌文书P.2625《敦煌名族志残卷》记:“隋唐以来,尤为望族。”②吐蕃统治者对阴家授予“沙州道门亲表部落大使”之职。在对莫高窟第231窟的很多研究文章资料中,都体现了该窟的出资建造者及吐蕃时期大量新题材的出现,华丽的供养人像等。
  对莫高窟第361窟的考证,由于没有供养人题记,也不见有文字题写等,只能根据壁画风格、内容等与有纪年的石窟进行对比,以确定大概的建造年代。十多年前,马德先生根据敦煌文书P.2991《报恩吉祥之窟记》残卷,认为莫高窟第361窟很可能就是僧镇国所建的“报恩吉祥窟”s同时还提到:为此,《报恩吉祥之窟记》的成书当在吐蕃统治敦煌的后期或末期;文中有一些描述与公元839年成书的《大蕃故敦煌郡莫高窟阴处士公修功德记》相近。据此,可将本记文的年代推定在公元840年前后。①现在从两窟相近的建筑画形式推断,也可以推定其开窟时间与莫髙窟第231窟相近。
  如果该窟确实为僧镇国所建,那么开窟的出资建造人也是敦煌大家世族一一氾氏家族,在敦煌文书S.l899《敦煌氾氏家传残卷》中记载氾氏家族在西汉“河平元年(前28年)自济北卢县徙居敦煌,代代相生,遂为敦煌望族”②。 镇国是吐蕃所宠的汉僧,在他主持建造的石窟中,主要表现的是吐蕃的密教内容,因而在对该窟的大量研究依然是注重对壁画内容的研究和考证,如最新的研究文章是赵晓星博士的《莫高窟第361窟待定名图像之考证》,其开篇就讲:“莫高窟第361窟建于吐蕃统治敦煌后期,以密教思想统摄全窟,是中唐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洞窟之一”以上两窟都由有着世代传统的汉族大姓出资建造,壁画内容却要依附吐蕃信仰,这是对吐蕃统治者俯首称臣的必然体现莫高窟第361窟北壁西侧药师经变中间的两层塔形佛殿形象,与《西藏王统记》中对大昭寺的赞美词“上下两层诸木柱,……柱弓梁柁如塔层”是何等相似。萧默先生在《敦煌建筑研究》一书中对壁画中自吐蕃一直延续到西夏(781—1277 年)的几百年间出现的柱弓形式的塔的研究是:它们的外形,尤其是弯柱的做法,显然不合于材料和结构的本性,绝非技术物质因素的自然表露,从技术观点来看,它们是不合逻辑的、矫揉造作的作品,但是从建筑意识形态这一角度看来,它却很能符合当时佛教的一支——密宗对建筑的要求。……壁画里的这些变体建筑也有可能予以建造。……欧洲文艺复兴的巴洛克建筑风格……也是广泛使用曲线曲面,把正常的建筑样式加以变形、歪曲,来追求其强烈的激动人心的效果,从物质技术观点看,它同样是违背正常逻辑的,但是由于建筑的意识形态的特性,在欧洲和拉丁美洲实际上风行过一两百年。……也许随着密宗在中原较快地由盛入衰,密宗建筑并没有造成很大的声势,但是可以相信,这种塔确实曾被建造过,只是木构不经久,没有保存下来而已。①壁画中的吐蕃建筑画除了柱弓形式没有见到留存的实物,对于柱头上的托木形式及其他如屋檐口莲瓣式的铜瓦,柱子上的镶嵌、雕刻、彩绘等,都在当今的藏民族建筑中有相似之处,因而从建筑画的角度看两窟的绘画工匠,应该有吐蕃人参与,或者还有参与并熟悉吐蕃建筑的其他民族如弭约人、吐火罗人等。

附注

② 唐耕耦、陆宏基《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1辑第100页,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6 年。 ① 马德《敦煌莫高窟“报恩吉祥窟”考》,《敦煌研究》1999年第4期。 ② 唐耕耦、陆宏基《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1辑第100页,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6年。 ①萧默《敦煌建筑研究》第159~161页,文物出版社,1989年。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出版者:甘肃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2012.4

本书内容涉及对敦煌吐蕃石窟艺术样式的研究、社会政治背景探讨、造像思想研究、吐蕃密教文献研究、石窟经变画与图像专题研究、密教尊像研究、西藏考古与艺术研究、毗沙门天王像研究、莫高窟第465窟研究等多个领域。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