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图书 |
唯一号: | 290120020210003287 |
颗粒名称: | 4.柱子 |
分类号: | K879.214-53 |
页数: | 2 |
页码: | 481-482 |
摘要: | 这时出现的柱子有许多呈弓形,这在木材的材料性质上的确有些不可思议,但壁画中却多处出现,且延续到五代、宋、西夏时期,有几百年的历史,这使我们不得不考虑当时是否存在过这样的柱子,而且在两窟同时都有出现,并不是孤例(图11)。《西藏王统记》记载两位公主的寺庙修建完竣,举行迎神开光的仪式上,对大昭寺的赞美词中有:“上下两层诸木柱,绝妙如同金刚橛。柱弓梁柁如塔层,工巧变化绝其伦。”①在莫高窟第 361窟北壁西侧的药师经变画中,中间本应是一座佛殿,这里却用一座两层塔替代了佛殿,塔“上下两层诸木柱”的柱上部,都呈向内弯曲的弓形, 使塔成为覆钵塔形式,正巧合了“柱弓梁柁如塔层”之句(图12 )。 |
关键词: | 敦煌石窟 文集 喇嘛宗 宗教艺术 |
出版者:甘肃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2012.4
本书内容涉及对敦煌吐蕃石窟艺术样式的研究、社会政治背景探讨、造像思想研究、吐蕃密教文献研究、石窟经变画与图像专题研究、密教尊像研究、西藏考古与艺术研究、毗沙门天王像研究、莫高窟第465窟研究等多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