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图书 |
唯一号: | 290120020210003279 |
颗粒名称: | 一、吐蕃对敦煌的统治与营造 |
分类号: | K879.214-53 |
页数: | 2 |
页码: | 472-473 |
摘要: | 唐代也是吐蕃最强盛的时期,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西藏全境,建立了奴隶制的吐蕃王朝,并与相邻的尼泊尔和中原唐王朝联姻,自此后,在中国与印度之间开通了一条名为“吐蕃泥婆罗道”的交通通道。唐代初期,有很多僧人是通过此道到达印度的,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唐代道宣《释迦方志•遗迹篇》中记载的“东道”,这段道路又可分为南北两段,其北段为青海到拉萨段,大概是文成公主人藏的路线;南段系从拉萨经后藏边地出境, 到达古泥婆罗国,大体上应是尼泊尔赤尊公主进藏的路线。拉萨位于这两条路线相交处,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赞普松赞干布将尼、汉两位公主迎娶进人拉萨,根据《新唐书》记载,当时修建的布达拉宫是“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这两位公主都笃信佛教,从各自的国家带去了佛像,为安置这些佛像,分别使用各自国家的工匠修建寺院。因此,吐蕃时期的建筑文化融汇了尼、汉两种文化,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井随着逐渐强大起来的吐蕃,将其传播到其他统治区域。 |
关键词: | 敦煌石窟 文集 喇嘛宗 宗教艺术 |
出版者:甘肃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2012.4
本书内容涉及对敦煌吐蕃石窟艺术样式的研究、社会政治背景探讨、造像思想研究、吐蕃密教文献研究、石窟经变画与图像专题研究、密教尊像研究、西藏考古与艺术研究、毗沙门天王像研究、莫高窟第465窟研究等多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