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吐蕃对敦煌的统治与营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3279
颗粒名称: 一、吐蕃对敦煌的统治与营造
分类号: K879.214-53
页数: 2
页码: 472-473
摘要: 唐代也是吐蕃最强盛的时期,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西藏全境,建立了奴隶制的吐蕃王朝,并与相邻的尼泊尔和中原唐王朝联姻,自此后,在中国与印度之间开通了一条名为“吐蕃泥婆罗道”的交通通道。唐代初期,有很多僧人是通过此道到达印度的,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唐代道宣《释迦方志•遗迹篇》中记载的“东道”,这段道路又可分为南北两段,其北段为青海到拉萨段,大概是文成公主人藏的路线;南段系从拉萨经后藏边地出境, 到达古泥婆罗国,大体上应是尼泊尔赤尊公主进藏的路线。拉萨位于这两条路线相交处,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赞普松赞干布将尼、汉两位公主迎娶进人拉萨,根据《新唐书》记载,当时修建的布达拉宫是“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这两位公主都笃信佛教,从各自的国家带去了佛像,为安置这些佛像,分别使用各自国家的工匠修建寺院。因此,吐蕃时期的建筑文化融汇了尼、汉两种文化,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井随着逐渐强大起来的吐蕃,将其传播到其他统治区域。
关键词: 敦煌石窟 文集 喇嘛宗 宗教艺术

内容

唐代也是吐蕃最强盛的时期,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西藏全境,建立了奴隶制的吐蕃王朝,并与相邻的尼泊尔和中原唐王朝联姻,自此后,在中国与印度之间开通了一条名为“吐蕃泥婆罗道”的交通通道。唐代初期,有很多僧人是通过此道到达印度的,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唐代道宣《释迦方志•遗迹篇》中记载的“东道”,这段道路又可分为南北两段,其北段为青海到拉萨段,大概是文成公主人藏的路线;南段系从拉萨经后藏边地出境, 到达古泥婆罗国,大体上应是尼泊尔赤尊公主进藏的路线。拉萨位于这两条路线相交处,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赞普松赞干布将尼、汉两位公主迎娶进人拉萨,根据《新唐书》记载,当时修建的布达拉宫是“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这两位公主都笃信佛教,从各自的国家带去了佛像,为安置这些佛像,分别使用各自国家的工匠修建寺院。因此,吐蕃时期的建筑文化融汇了尼、汉两种文化,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井随着逐渐强大起来的吐蕃,将其传播到其他统治区域。
  公元8世纪后期,强大起来的吐蕃,对唐王朝发动了长达几十年的领土争夺战,并占领了唐朝西南、西北的大片土地,地处西北的沙州(敦煌) 在公元778年经过十年的顽强固守后,终因“粮械皆竭”,以“勿徙它境,请以城降”②为条件,开城降蕃。陷落初期的沙州,民族矛盾十分尖锐,据敦煌藏经洞文献记载,在吐蕃统治的前十多年间,多次发生武力反抗,最严重的是毁损官寺,杀死吐蕃统治者节儿等事件的发生。吐蕃统治者采取了武力镇压与“歃血寻盟”并重的手段,加强并利用敦煌地方世族,任用他们为地方官吏,帮助统治敦煌。其后,敦煌地区社会逐渐恢复了稳定,经济得到一定发展后,信仰佛教的吐蕃官吏竞相对寺院捐资布施,莫高窟的石窟开凿活动在停止了 20多年后又重新响起了叮当的凿崖声。伴随着凿崖开窟的声响,莫高窟留下了许多吐蕃统治时期的石窟艺术,其中也保留了吐蕃统治时期的建筑画。
  对于吐蕃在敦煌的营造史已有马德先生的专著《敦煌莫高窟史研究》,书中对吐蕃时期的营造研究结论是:“前期主要是补修前代未完成窟龛,后期才开始新建洞窟。”①本文所涉及的莫高窟第231、361窟,已有很多专家作过考证研究,认为其属于吐蕃统治后期开凿,而莫高窟第231窟更有确切的年代即唐开成四年(839年)建,距离张议潮收复敦煌,重新归属唐朝还有9年时间。

附注

① 基金项目:敦煌研究院课题”敦煌艺术中的名物研究’'(2008年)。 ② 宋祁、欧阳修等《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一•吐蕃上”,中华书局,1975年。 ① 马德《敦煌莫高窟史研究》第98页,甘肃教育出版社,1996年。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出版者:甘肃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2012.4

本书内容涉及对敦煌吐蕃石窟艺术样式的研究、社会政治背景探讨、造像思想研究、吐蕃密教文献研究、石窟经变画与图像专题研究、密教尊像研究、西藏考古与艺术研究、毗沙门天王像研究、莫高窟第465窟研究等多个领域。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