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结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3273
颗粒名称: 六、结论
分类号: K879.214-53
页数: 1
页码: 462
摘要: 莫高窟第465窟的主室内容丰富,主尊图像之神秘,技术之精湛,画风之古朴,皆令人惊叹,表现出震撼人心的狞厉之美。于是笔者试图模拟主室的时空蓝图,即呈现出莫高窟第465窟主室立面透视图、单幅图像架构图、主室图像结构图及西壁、南壁、北壁主尊曼荼罗图及五方佛曼荼罗图与窟顶图像结构,配合经文及前人研究对应主尊像的特征找出主尊之名号及表征义。再分析其图像结构的体、相、用之关联性与中心曼荼罗的作用。
关键词: 敦煌石窟 文集 喇嘛宗 宗教艺术

内容

莫高窟第465窟的主室内容丰富,主尊图像之神秘,技术之精湛,画风之古朴,皆令人惊叹,表现出震撼人心的狞厉之美。于是笔者试图模拟主室的时空蓝图,即呈现出莫高窟第465窟主室立面透视图、单幅图像架构图、主室图像结构图及西壁、南壁、北壁主尊曼荼罗图及五方佛曼荼罗图与窟顶图像结构,配合经文及前人研究对应主尊像的特征找出主尊之名号及表征义。再分析其图像结构的体、相、用之关联性与中心曼荼罗的作用。
  无上瑜伽修行法门宣称一世成佛是可能的,也就是说,不必轮回,即此肉身就可以成佛,是一种临终与轮回再生的瑜伽,次第分明的,实际可行的设计,体悟即身成佛,佛教诸乘的终极目标都是无上的般若智慧。广义而言,无论是慈悲,修行的方法、艺术,其重点皆在开发佛身,正如开发佛心。凡夫的自我与其所属的外界是无尽的轮回,而又累世为无明所染, 开发的艺术是以觉悟的般若智慧为根基,克服凡夫的无明,重新建构自我与外界的关系。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出版者:甘肃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2012.4

本书内容涉及对敦煌吐蕃石窟艺术样式的研究、社会政治背景探讨、造像思想研究、吐蕃密教文献研究、石窟经变画与图像专题研究、密教尊像研究、西藏考古与艺术研究、毗沙门天王像研究、莫高窟第465窟研究等多个领域。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