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主室北壁图像结构之分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3271
颗粒名称: 四、主室北壁图像结构之分析
分类号: K879.214-53
页数: 4
页码: 456-459
摘要: 主室北壁,西北铺的主尊很可惜已经损毁,北壁中尊为喜金刚双身像,北东铺的主尊是上乐金刚眷属神,谢稚柳先生将本尊的图像纪录为:北壁,电却壳儿,左半红身,右半白身,十二臂,左足下踩男女二身,男红身,女黑身,第一左右手高举,第二左右手持人皮,第三左手持黑绳,右手持八郎鼓,第四左手持矛,右手持人头,第五左手持人骨碗,右手持月牙刀,第六左手持铃,右手持金刚杵 (壁东)。解聲,青身,五头十六臂,持人骨碗,抱一女子,淡青身,左手持月牙刀,右手持人骨碗,左右足踏男鬼二身(壁中)。①上述的数据再加上图像的比对与配合大正藏的密教部经典《佛说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更可以确认其本尊的观修仪轨(图7)。
关键词: 敦煌石窟 文集 喇嘛宗 宗教艺术

内容

主室北壁,西北铺的主尊很可惜已经损毁,北壁中尊为喜金刚双身像,北东铺的主尊是上乐金刚眷属神,谢稚柳先生将本尊的图像纪录为:北壁,电却壳儿,左半红身,右半白身,十二臂,左足下踩男女二身,男红身,女黑身,第一左右手高举,第二左右手持人皮,第三左手持黑绳,右手持八郎鼓,第四左手持矛,右手持人头,第五左手持人骨碗,右手持月牙刀,第六左手持铃,右手持金刚杵 (壁东)。解聲,青身,五头十六臂,持人骨碗,抱一女子,淡青身,左手持月牙刀,右手持人骨碗,左右足踏男鬼二身(壁中)。①上述的数据再加上图像的比对与配合大正藏的密教部经典《佛说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更可以确认其本尊的观修仪轨(图7)。
  北壁中尊“解锋”, 喜金刚, 藏文 : “ホ다취”或“켸탁히”,梵文 : “Shri HevajraVajra”,音译为“嘿跋折啰”,吉祥喜金刚,“吉祥” (Shri)代表福慧圆满、具“不二智”。“喜”(Не)代表证得无我、利益有情的大悲。“金刚” (Vajra )代表般若空性、具众胜相的智慧。又称为:饮血金刚、大悲空智金刚、欢喜金刚、饮血金刚、大乐金刚、意金刚、方便金刚、悲金刚或托鉢喜金刚等不同名称。依据图像所示为:身蓝色,八面十六臂,中央脸颊面较大,两侧各有较小的三脸,右边的三面分别为红色、蓝色和白色;左边三面分别为黄色、褐色;上方置红褐色小脸,每一面各有三目。十六臂皆持嘎巴拉头盖骨(碗状),主要的两手持头盖骨交叉于明妃后背,诸右手所持头盖骨内为各色人兽,分别为:白象、青鹿、青驴、红牛、马、灰骆驼、红人和赤猫①; 诸左手所持头盖骨内为各色神灵,分别为:黄色的地神、白色的水神、红色的火神、青色的风神、白色的月神、红色的日神、蓝色的阎摩、黄色的财神②颈佩有众多骨饰和断头项环,右二脚弓,左二脚曲,足踩四妖魔(烦恼魔、 五蕴魔、天魔、死魔),安住于莲花日轮。依据喜金刚的观想仪轨依据《教授品第十八》云:秘密乘出生行相,谓信爱眼者即大悲所生,身黑色者慈心所现,四足者四摄事所生,八面者八解脱所生,一十六臂者一十六空所显,五印者即五如来所生,忿怒相者摧伏诸难调者所起,乃至皮骨脂肉血脉等相即四明妃,七等觉支及四真谛所生诸八部真言曰。③秘密乘喜金刚之身像表义,信爱眼“三目”代表具身结印、口诵咒、意观想三种清净之能力,是为大悲关照众生的示现。黑色的躯体为慈悲心所显现,四脚表示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同事摄代表饶益众生,八面代表能舍弃对色与无色之贪欲的八解脱,如:内有色想观外色解脱、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空无边处解脱、识无边处解脱、无所处有解脱、非想非非想处解脱、灭受想定身作证具住解脱等。十六臂为内空、 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无散空、本性空、一切法空、自相空、无性空、无所缘空等真如空性。五印即是代表五方五智的清静,手镯代表中央毗卢舍那佛法界体性智,头环代表东方不动佛大圆镜智,耳环代表西方阿弥陀佛妙观察智,项链代表南方宝生佛平等性智;亦代表梵文的50个字母,腰带代表北方不空成就佛成所作智。 忿怒相咬啮利牙代表以大悲心所示忿怒形象,调幅一切邪魔恶鬼。肉体是布嘎西母代表安住不动的地大,血液是山林母表旋转自在的水大,精液是戊陀罗母代表烧除尘染垢障的火大,骨髓脂肪屠母代表造作诸法的风大, 皮肤代表能达到觉悟境界的念觉支、择法觉支、勤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等七觉支,骨骼代表能断烦恼、证涅槃的四圣谛,即是苦、集、灭、道之清净。
  金刚无我母,梵文 : “nairâtmâyoginï”,藏文 : “독며자•여•이’’,意为“金刚无我”,或称金刚无我佛母、金刚无我母、无我母、无我明妃、一切佛陀之母, 系般若智慧的人格化身,亦是吉祥喜金刚本尊的明妃。文中的图像,红色身,伸右手持剥皮刀,左手勾住男尊脖颈,颈佩有众多骨饰和断头项环。依据《佛说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卷二云:无我明妃,右执宝刀,左持葛波罗器及金刚渴桩娥杖,衣虎皮衣立莲华上足如舞势,智光炽盛如大火聚,发髻金色微忿怒相,执宝刀者为断一切慢过慢等,葛波罗器者为破四魔令善成就,金刚渴桩饿杖者即空智性及诸方便。①无我母,一面两臂,右手持金刚宝刀,左手白色嘎巴拉颅器与持天杖, 身着虎皮裙以庄严之,立于莲花上,脚如九舞相代表能降服具贪欲愚痴者的九种舞姿,属于身姿的娇媚、勇猛、丑陋;属于语姿的嬉笑、猛厉、可怖; 属于意姿的悲悯、威吓、平和。头戴五骷髅冠,象征聚集五佛五智于一身, 其光明有如火炬一般。冲竖的金发,微以愤怒像示现,手持金刚钺刀上扬, 象征断除八万四千烦恼,手捧着嘎巴拉碗,为摧碎四种魔,黄色大梵天、白色帝释天、青色遍入天、黑色大自在天,手持金刚天杖象征智慧与方便、空性与慈悲的证悟①。
  吉祥喜金刚是极大慈悲与殊胜智慧具体形象化的象征,身体诸部位处处蕴涵独特深邃的意义,其终极目的在于“以实有解脱,实有缚成缚”, 亦即以有相的观修方式,来净化注华一切众生身心的本质,也就是以相破相,不执于相、不役于相、自在自如。
  北西,毁损,无法识别。
  北东,上乐金刚眷属神,身色右半为白色,左半赭色。四面:右二青面、 中脸色半白半赭、左面深褐色,皆三目。十二臀:前两手胸前交叉左手持金刚铃,右手持金刚杵(表征:智慧与慈悲的结合),左手持物依序为M钵、细柄天杖、套索、人皮,右手持物依序为剥皮刀、提人头、长腰鼗鼓、人皮,最后两手高举头上,手心翻上食指触头上,挂骷髅璎珞。左足踏手捧钵之两位魔,右足提高向弯。

附注

① 谢稚柳(敦煌艺术叙录》第415~417页,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 ② 法护《佛说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大正蔵》第18册,第600页C。梵名Mahãtantrarãja-mõyãkalpa, Ш Hevajra-dãkiníjãla-sambara-tantra, ”t-品 。宋代法护译。又作《大悲空智金刚经》《喜金刚本续王》《喜金刚本续》。此系一般通用之名称,印度、西藏注释家则多用二仪轨(梵Dvikalpa)之名。本经系自梵本大怛特罗王大仪轨之三十二仪轨(根本怛特罗)中摘出,唯三十二仪轨今已不存,故本经尚有可疑之处。其内容:《金刚序品第一》记载世尊住金刚明妃阴门形法生中之宫殿,出生妙三摩他由此三摩地起,对金刚藏菩萨明示金刚萨埵、大萨埵、三昧耶萨埵,且谓此悉从大悲智金刚大菩提心所开示;其次述说空智金刚之三十二血脉相,谓此三十二相总摄于罗罗拏(梵klana)、辣娑拏(梵пшапа)、阿轉底(梵avadhütî)等三相;以下二十品即就此三十二相——详述其内容。慈怡《佛光大辞典》第860页,佛光出版社,1988年。 ① 汤吉田编,泰锡度仁波切指导《法相集》第133页,全德佛教精品有限公司。 ② 同上,第134页。 ③ 法护《佛说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卷五,(大正藏》第18册,第600页с。 ①无我明妃:nairatmäyoginio法护《佛说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卷二,(大正藏》 第18册,第592页с。 ① 喜金刚与无我母的表征意涵参见罗怕特,比尔(Robert Beer )著,向红笳译(藏传佛教象征符号与器物图解》,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年。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出版者:甘肃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2012.4

本书内容涉及对敦煌吐蕃石窟艺术样式的研究、社会政治背景探讨、造像思想研究、吐蕃密教文献研究、石窟经变画与图像专题研究、密教尊像研究、西藏考古与艺术研究、毗沙门天王像研究、莫高窟第465窟研究等多个领域。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