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主室西壁图像结构之分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3269
颗粒名称: 二、主室西壁图像结构之分析
分类号: K879.214-53
页数: 3
页码: 452-454
摘要: 本小节先以主室中最重要的观修内涵,也就是以西壁的图像结构做比对与分析,借助《敦煌艺术叙录》中西壁的画记:西壁,丁壳儿,青身,左足下踩青身四臂男子,右足踏一红身女子(壁南)。电却,青身,抱一红身女子,左足下踩一红身女子,右足踩一黑身男子(壁中),卡靴么,红身,左足踩一黑身男子(壁北)。①依据各铺数据加上图片数据,莫高窟第465窟主室的西壁,划分有3 铺,依序主要的主尊为胜乐金刚、胜乐金刚双身像和佛母金刚亥母等图像结构,所组合而成的修行观想壁画,文中将各主尊的图像加以描绘并分别分析之(图5)。
关键词: 敦煌石窟 文集 喇嘛宗 宗教艺术

内容

本小节先以主室中最重要的观修内涵,也就是以西壁的图像结构做比对与分析,借助《敦煌艺术叙录》中西壁的画记:西壁,丁壳儿,青身,左足下踩青身四臂男子,右足踏一红身女子(壁南)。电却,青身,抱一红身女子,左足下踩一红身女子,右足踩一黑身男子(壁中),卡靴么,红身,左足踩一黑身男子(壁北)。①依据各铺数据加上图片数据,莫高窟第465窟主室的西壁,划分有3 铺,依序主要的主尊为胜乐金刚、胜乐金刚双身像和佛母金刚亥母等图像结构,所组合而成的修行观想壁画,文中将各主尊的图像加以描绘并分别分析之(图5)。
  主室中西中铺为“电却”,即是上乐金刚双运身像,藏文:“や*11mれ’。 双尊胜乐金刚也叫乐金刚, 而“여'*허”的译音确实很似“电却”,又称胜乐王佛、上乐王佛。上乐金刚,其中包含了胜乐金刚与猪面金刚亥母Jí乐金刚图像特征,男尊,身紫褐色,一面三眼(表征:观照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照顾一切有情。第三眼表征'直视真谛),二臂,龇牙咧嘴,獠牙毕现 (表征:虚幻的世界)。头戴饰有交杵金刚的五骷髅头冠(表征:五佛五智于一身)和五十颗断头串成的项环(表征:梵文的五十个字母和全部经典或报身佛受用空乐,亦表证得五道十地①)。双手拥妃,且右手持金刚铃左手持金刚杵(铃、杵表征:慈悲和智慧或光明与化身),男尊右脚踩黄色印度女神迦梨死神,左脚踩黑色阎魔死主伏卧魔。女尊右腿抬起勾向男尊,左脚与男尊右脚相迭踩向黄色仰卧魔(表征:寻常男女。表法为根除贪婪或妄幻)②。所抱佛母名金刚亥母,以双运身像显现,表征成佛要智慧方便合一。智慧是阴(空性),方便是阳(明性),阴阳和合。
  主室中西南铺为“丁壳儿”, 胜乐金刚, 藏文 : “히빠쪽지”'③, 意义是胜乐、防护轮、黑如嘎 (本尊名 ),而其中“며がil” 的音读与“丁壳儿”极为相似。胜乐金刚之梵名“Haha-Chakrasamvara”,“Haha”,意为饮血, “ Chakrasamvara "意为大乐之轮。依其比对特征确实是胜乐金刚无误,属金刚部,本尊肤蓝色,眼具三目,发束髻,顶上有一骨制法轮,上有摩尼宝装饰,所束发髻前有一十字杵,左边有一弯月为装饰,以虎皮为下裙(表征: 破除贪、瞋、痴)。右脚伸直,不住涅槃,而行大事,右脚踩黄色印度女神迦梨死神,左脚踩黑色阎魔死主伏卧魔。
  西北铺是“卡靴么 ”, 金刚亥母,一般人认知的藏文为 “하게척 ”,音读 “多杰帕摩”,其音读与“卡靴么”不同,但比对造像与特征,实为金刚亥母, 于是笔者比对《藏传佛教神明大全》④发现一本尊“双面金刚亥母因陀罗空行”,藏文为,然其“*—ÎT的藏文音读“卡雀”,在藏文中“ す音读“玛”,母为女性的尊称, 故其“빠ÎT デ实为金刚亥母无误。
  金刚亥母,又称“光明天女”,女尊明妃,身红褐色(表征:诸魔极畏惧),头像(表征:一头表诸法一味)右侧猪首(表征:大痴法界体性智),一面三眼(表征:三世智),面现愤怒(表征:调伏四魔),二臂(表征:左表智慧,右表方便);左手捧颅钵并夹持一细柄卡章嘎天杖(表征:天杖所具人头表法报化三身),右手高举持剥皮刀(表征:杀死一切恶者,并钩住一切善者,斩断六妄),挂五十颗骷髅璎珞(表征:阻止解脱成佛的因即是我执),右足蜷而悬空,左足伸踏于莲花日轮尸座上(表征:舞立姿表欢乐)。
  胜乐轮由大势至菩萨传于萨乐和,萨乐和传于夏瓦日,夏瓦日传于鲁欧巴,鲁欧巴著《六十二神成就法二次》,胜乐金刚为无上瑜伽部母续本尊,是发挥胜乐光明的至高无上的密续,是产发空慧光明的智慧续,被视为母续的最高成就法门。主要弘传者有阿底峡、梅纪巴、玛尔巴大师等,修习胜乐金刚之生圆二次第法门,是为进修大手印法门之前行法。相关典籍有《胜乐本续》《识续阿布达那》等。
  修习金刚亥母法可与上师相应,断除所知、烦恼二障,启发俱生智,修拙火气、脉、明点,可以证得无死虹光身为终(以体内烈焰自焚其身,本识往净土人主尊识合一),降伏魔仇,摄十法界,乃了生脱死之不二法门。

附注

① 谢稚柳《敦煌艺术叙录》第415~417页,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 ② 所有“表征”部分,除特别标注外皆参见罗勃•舒曼著,葛婉章译(慈悲智慧藏传佛教艺术大展》第94~120页,时广企业有限公司,1998年。诺布旺典(图解无上瑜伽》第 243-245页,紫禁城出版社,2009年。 ① 五十颗断头串成的项环的一个解释出自诺布旺典《图解无上瑜伽》第240页,紫禁城出版社,2009年;另一解释见汤吉田编,泰锡度仁波切指导《法相集》第136~137页, 全德佛教精品有限公司。 ② 诺布旺典《图解无上瑜伽》第240页,紫禁城出版社,2009年。 ③ 西藏佛教研究所《藏文辞典》第422:页,山喜房佛书林,1972年。 ④ 藏语音“卡靴么”,金刚亥母本尊,在查询翻阅并比对《藏传佛教神明大全》,金刚亥母 phan-mo笔者认为“卡靴么”非是安多语读音,应是同为金刚亥母的另一尊法尊藏名为“卡确玛”。然其与谢稚柳先生文中的‘‘卡靴么"音译较为接近,在本尊法像的识别判读确认无误是为“金刚亥母”。 ① 谢稚柳《敦煌艺术叙录》第415-417页,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 ② 为何名为“密集”?意义上依据该续释名为“一切如来身语意三金刚秘密一切集会”,属无上瑜伽部,(密集金刚本续》宋代已由施护译成汉文,名为(佛说_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共有7卷。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出版者:甘肃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2012.4

本书内容涉及对敦煌吐蕃石窟艺术样式的研究、社会政治背景探讨、造像思想研究、吐蕃密教文献研究、石窟经变画与图像专题研究、密教尊像研究、西藏考古与艺术研究、毗沙门天王像研究、莫高窟第465窟研究等多个领域。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