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莫高窟第465窟壁画非蒙元时期所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3265
颗粒名称: 2.莫高窟第465窟壁画非蒙元时期所绘
分类号: K879.214-53
页数: 1
页码: 446-446
摘要: 证据是:蒙元时期藏传佛教的宗派整合已臻成熟,教派性格已趋强烈,第二世噶玛巴争输之后,有元一朝独尊萨迦派,直到元末的公元1331年起,噶玛噶举才又受到元文宗、宁宗、顺帝等的重视①,但在朝廷,台面上仍是萨迦派的天下,而莫高窟第465窟壁画有许多强烈宗派意识下不大能可出现的现象:(1 )上师:没有藏传宗派上师形象之出现,而是以印度祖师为主。 (2 )本尊:似乎是以各别译师所传为主,而不是藏传宗派所重为主。例如: ①如果此窟为萨迦派所建,当以喜金刚为主尊。但此窟壁画之本尊喜金刚不但不在主要西壁上,也不是萨迦派最重要口诀派传规的身相。 ②本尊胜乐金刚的修持,虽不限于噶举派,萨迦派也有鲁兮巴、那波巴、尺布巴三大传承之胜乐金刚,但不以俱生胜乐金刚为主。而莫高窟第 465窟西壁主尊是噶举派常用的俱生胜乐金刚。 ③若此窟为噶举派噶玛巴所独建,以惹译师杀了玛尔巴之子达玛多德的过节,当不会出现惹译师传规之大威德金刚,而只能是其他译师的传规。 (3 )空行:以噶举派最主要的金刚亥母为主,但也出现南壁上萨迦派所用的梅粹空行等。 (4)护法:宝帐怙主传入噶举派是很晚的事,以直贡噶举为例要到公元17世纪时才从萨迦派传入此法。
关键词: 敦煌石窟 文集 喇嘛宗 宗教艺术

内容

证据是:蒙元时期藏传佛教的宗派整合已臻成熟,教派性格已趋强烈,第二世噶玛巴争输之后,有元一朝独尊萨迦派,直到元末的公元1331年起,噶玛噶举才又受到元文宗、宁宗、顺帝等的重视①,但在朝廷,台面上仍是萨迦派的天下,而莫高窟第465窟壁画有许多强烈宗派意识下不大能可出现的现象:(1 )上师:没有藏传宗派上师形象之出现,而是以印度祖师为主。
  (2 )本尊:似乎是以各别译师所传为主,而不是藏传宗派所重为主。例如: ①如果此窟为萨迦派所建,当以喜金刚为主尊。但此窟壁画之本尊喜金刚不但不在主要西壁上,也不是萨迦派最重要口诀派传规的身相。
  ②本尊胜乐金刚的修持,虽不限于噶举派,萨迦派也有鲁兮巴、那波巴、尺布巴三大传承之胜乐金刚,但不以俱生胜乐金刚为主。而莫高窟第 465窟西壁主尊是噶举派常用的俱生胜乐金刚。
  ③若此窟为噶举派噶玛巴所独建,以惹译师杀了玛尔巴之子达玛多德的过节,当不会出现惹译师传规之大威德金刚,而只能是其他译师的传规。
  (3 )空行:以噶举派最主要的金刚亥母为主,但也出现南壁上萨迦派所用的梅粹空行等。
  (4)护法:宝帐怙主传入噶举派是很晚的事,以直贡噶举为例要到公元17世纪时才从萨迦派传入此法。
  反之,四臂大黑天不是萨迦派主要护法,如果此窟壁画是萨迦派所绘,四臂大黑天不会在东门与宝帐怙主形成并重的态势。
  所以根据本窟喜金刚和宝帐怙主壁画来推论此窟是蒙元时萨迦派所建,或从胜乐金刚、金刚亥母等壁画来推论此窟是蒙元时噶举派所建的诒点,都很难站得住脚。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出版者:甘肃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2012.4

本书内容涉及对敦煌吐蕃石窟艺术样式的研究、社会政治背景探讨、造像思想研究、吐蕃密教文献研究、石窟经变画与图像专题研究、密教尊像研究、西藏考古与艺术研究、毗沙门天王像研究、莫高窟第465窟研究等多个领域。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