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壁与南壁空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3261
颗粒名称: 1.西壁与南壁空行
分类号: K879.214-53
页数: 4
页码: 438-441
摘要: 虽然金刚亥母也出现在宁玛派中,但旧译派的金刚亥母,多以马头明王 (巧혀丨)等旧译派本尊佛母的性质出现,几乎没有像新派一样是作为胜乐金刚的佛母而使用的④。莫高窟第465窟主室西壁中部图号58的金刚亥母(图5-6)①是噶举派的主要本尊之一。金刚亥母与两尊胜乐金刚共绘于一壁之上,很明显是作为本尊胜乐金刚而非其他本尊的佛母②。
关键词: 敦煌石窟 文集 喇嘛宗 宗教艺术

内容

虽然金刚亥母也出现在宁玛派中,但旧译派的金刚亥母,多以马头明王 (巧혀丨)等旧译派本尊佛母的性质出现,几乎没有像新派一样是作为胜乐金刚的佛母而使用的④。莫高窟第465窟主室西壁中部图号58的金刚亥母(图5-6)①是噶举派的主要本尊之一。金刚亥母与两尊胜乐金刚共绘于一壁之上,很明显是作为本尊胜乐金刚而非其他本尊的佛母②。
  笔者认为值得注意的是莫高窟第465窟主室南壁,出现了不见于玛尔巴传承的空行图像。例如,莫髙窟第465窟南壁中部眷属中的图号70~72(图5-1,5-3,5-4) ①,依序分别近于那洛空行、梅粹空行与断首金刚亥母。
  其中,图号70的空行图像,可辨识出为流行于萨迦派的梅粹空行。这尊源自印度成就者梅粹巴的空行,其身相在 《成就法总集》第。函《大成就者梅粹巴传规之空行金刚亥母持明游戏成就法》中的描述是:一面二臂,身红色,獠牙张,忿怒颦眉向上看,有圆红三目、黑发下垂;左手捧盖骨充满甘露,自脚下穿过做饮甘露般姿势,左脚伸、右脚膝触地,右手金刚杵触及右脚底。左手戴花11外,身无庄严。②与莫髙窟第465窟图号70的空行图像完全吻合。
  图号71的空行图像,则接近流行于萨迦派的重要教法一那洛空行 (Ä Nõro-dãkini, )。这个源自大成就者那洛巴的空行身相在 《成就法总集》第。函的《至尊金刚瑜伽女那洛空行成就法》中说:本尊身红色,如劫火般。一面二臂三眼,凝视虚空之空行剎土,右手向下直伸持弯刀,左手高举无漏盖杯、盛满鲜血,做饮用状。本尊右脚直伸、踏在乌玛之胸上,右脚膝略弯,踩在趴伏地上之湿婆背心上。③与图号71的空行高度吻合,唯一的差别是该图空行的左肩上少了一只天杖。
  奇怪的是,如果这是属于萨迦派流行的三尊空行教法,那么应该还有一尊由印度大成就者因渣菩提(梵所传的因渣空行图像才是,但笔者依据《成就法总集》第도 函《大手印因渣菩提传规之二面金刚亥母成就法》中的描述①,却未能在莫高窟第465窟南壁中部的各种眷属图像中找到。
  不过莫高窟第465窟南壁中部的眷属图像中,还有图号72(图5-4) 可以辨识出是属于断首金刚亥母类的空行。这尊与出印度印度大成就者密答坐基(梵Mitrayogin,)集结的《密答百法》 ②第五十五尊——红黄二臂断首金刚亥母十三尊的图像(图 5-5)里然不同,但在名称与意义上是一致的③。
  和大成就者似乎是随机布局而画的情况相比,莫高窟第465窟各壁壁画中央主尊与旁边眷属的关系就明确的多了。根据这点来推测,笔者认为既然从上述南壁中部眷属中的图号70~72都是与胜乐金刚法类有密切关系的空行来看,南壁中部的本尊图像也应属于某一种胜乐金刚才合理④。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出版者:甘肃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2012.4

本书内容涉及对敦煌吐蕃石窟艺术样式的研究、社会政治背景探讨、造像思想研究、吐蕃密教文献研究、石窟经变画与图像专题研究、密教尊像研究、西藏考古与艺术研究、毗沙门天王像研究、莫高窟第465窟研究等多个领域。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