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胜乐金刚不必然为噶举派之本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3258
颗粒名称: 2.胜乐金刚不必然为噶举派之本尊
分类号: K879.214-53
页数: 6
页码: 428-433
摘要: 莫高窟第 465 窟的壁画中西壁主要以胜乐金刚(梵 Sajbbava,)⑥为主,胜乐教法里于公元8世纪便已传人西藏⑦,但真正产生影响是在后弘期吒笔者同意谢继胜“由于该窟门朝向东,西壁也是主壁,其中铺所绘图像可以被确认为整个洞窟壁画的主像”的说法。至于杨雄根据主壁三铺图像为胜乐金刚与金刚亥母,就以“此为噶玛噶举派主修本尊”,而将石窟断代局限在蒙元时第二世噶玛巴(T깨M204—1283 年)的相第一,胜乐金刚不必然为噶举派之本尊,萨迦派也有胜乐金刚教法。
关键词: 敦煌石窟 文集 喇嘛宗 宗教艺术

内容

莫高窟第 465 窟的壁画中西壁主要以胜乐金刚(梵 Sajbbava,)⑥为主,胜乐教法里于公元8世纪便已传人西藏⑦,但真正产生影响是在后弘期吒笔者同意谢继胜“由于该窟门朝向东,西壁也是主壁,其中铺所绘图像可以被确认为整个洞窟壁画的主像”的说法。至于杨雄根据主壁三铺图像为胜乐金刚与金刚亥母,就以“此为噶玛噶举派主修本尊”,而将石窟断代局限在蒙元时第二世噶玛巴(T깨M204—1283 年)的相第一,胜乐金刚不必然为噶举派之本尊,萨迦派也有胜乐金刚教法。
  第二,胜乐金刚不仅为噶玛噶举派主修,也是当时与西夏有接触的直贡噶举、拔绒噶举等的主修。
  第三,若以胜乐金刚为噶玛噶举派主修来探讨,亦可提前到第一世噶玛巴杜松虔巴(,가삐엔私지,知三世,1110—1193 年)时期。
  以下便以莫高窟第465窟图号45、46的胜乐轮金刚为主要探讨对象来进行说明®。
  (1 )胜乐金刚不必然为噶举派之本尊,萨迦派也有胜乐金刚教法。
  如同前述喜金刚一般,藏传佛教萨迦派与噶举派都持有本尊胜乐金刚的教法,但是源自不同印度成就者的传规,例如萨迦派持有以印度成就者鲁兮巴 、那波巴 、尺布巴②三种传规胜乐金刚为主的传承与教法。但萨迦派的这三种传规皆以四面十二臂胜乐金为主③, 与莫高窟第465窟图号45、46的一面二臂俱生胜乐金刚(图2-1、2-2)有明显差异。
  (2)胜乐金刚不仅为噶玛噶举派主修,也是当时与西夏有接触的直贡噶举、拔绒噶举等的主修方面。
  在萨迦派以外,噶举派创始人玛尔巴的传记中说,他的主要胜乐金刚传承得自印度成就者那洛巴,那洛巴曾说:为玛尔巴举行胜乐金刚六十二尊、十三尊、五尊、双身胜乐金刚等大灌顶。又依僧多惹曼荼罗,为玛尔巴举行佛母金刚亥母十五尊、七尊、五尊、俱生母等大灌顶。①后来玛尔巴将此法传给了密勒日巴杰巴多杰 , 喜笑 . 金刚,1040—1123年)。玛尔巴传中说将胜乐空行耳传之灌顶、教授及一切支分、连同秘籍等均传给他了。另外还传给他耳传的颂词等,广作教诲……但是玛尔巴传中没有说明他传给密勒日巴的到底是哪一种传规的胜乐金刚教法,《密勒日巴传》中也只说玛尔巴为他:建立胜乐六十二本尊的大曼荼罗,传授灌顶。在开显坛城的时候,上师指着表图坛城说这是人间颜料绘成的表相坛城,真正的坛城,你们看!”说着,手指虚空,一弹指间,空中显出具德总集轮(具德总集轮为上乐金刚的别名)。二十四胜处,三十二胜境,八大尸林。空行大众,环翔围绕。尔时,上师及所有诸佛圣众同声说道:“为汝取名为喜笑金刚。”上师复为我广说秘密本续,指示我观法和密修的口诀。③因密勒日巴的秘密法名“喜笑金刚”,就是在胜乐金刚灌顶时得到诸佛预言授记的,胜乐金刚并且成为后代噶举派的主要本尊之一,流传之广远远超过了玛尔巴自己主修的本尊喜金刚。
  莫高窟第465窟图号45、46的胜乐金刚图像背后,有17尊小图像,经笔者委请第三十七任直贡法王昆秋滇津昆桑听列伦珠 ,宝持教普贤事业任,1946—)鉴定,认为是勇士与勇母④,并根据该胜乐金刚左右两脚所踩二魔之姿态,断定为金刚铃传规。
  在图像勘察以外的文献数据方面,查噶玛噶举派第五世波•贡噶仁波切却吉辛给,法狮子,1893—1957 年)于民国初所传译的噶玛噶举传承胜乐略轨《具德总集轮修念仪轨》中,对胜乐金刚五尊主尊的描述是:天蓝色,一念二臂两手左铃右杵,交抱深红色哇那金刚亥母。佛父头发束髻,髻上插羯磨杵,杵左有半月,髻上饰摩尼宝,戴五骷髅冠,项挂五十鲜血人头珠,腰围虎皮裙,右脚伸踏丢逞玛乳间,左脚屈踏大自在成三折。佛母亦一面二臂,发半披半髻,头戴五骷髅冠,项挂五十一干人头珠,右手持钺刀、靠佛父左间,左手执满盛鲜血颅器,由佛父右肩后绕出左间,作供佛父饮状,左脚伸踏丢逞玛,右脚曲盘佛父腰,同住于炽燃光明智慧火中。
  佛父、佛母周身人骨璎珞庄严,三眼威光现半忿怒相。①再依据直贡噶举派的胜乐广详仪轨来对照本尊身相,第十七任直贡法王仁钦彭措 ,宝圆满,1509—1557 年)所写的《胜乐五尊广轨及注释》中,对宫殿内生起本尊有更详细描述:浅蓝如鲜蓝色花,一面具足三只眼,张口略露獠牙,头发顶端结为髻,上有如意宝为饰,前有彩色十字杵,杵之左边有新月,三重飘逸之丝巾,五干颅冠顶有宝,以金刚丝绑发际,颈垂五十湿头颅,五种骨饰为庄严,涂擦大灰成六印,具足优雅等九态,松绑虎皮于腰间,双手执持杵与铃,拥抱佛母,双足右伸左弯屈,右踩红色乌玛胸,左踏黑湿婆仰头,站于无垢光隻中。前为佛母亥母尊,身红美貌青春姿,一面二臂具三眼,头发散披于肩上,顶戴五干颅顶饰,项穿五十干颅炼,具足五印之庄严,右手怖畏印持弯刀,左捧莲罐盛甘露。
  从上面噶玛与直贡这两个噶举传承的现存大派所用略、广两种仪轨的内容来看,与莫高窟第465窟图号45、46的胜乐金刚完全相符。说明胜乐金刚教法虽不限于噶举或萨迦派,但这个一面二臂的俱生胜乐金刚的图像( 图 2-3 ),确实是噶举派常用的本尊无误。
  至于图号45、46胜乐金刚上方小图的诸本尊(图3-1 ),也是胜乐金刚,经过比对,发现其身形和2001年笔者摄于北印度拉达克平阳寺大殿的公元16世纪胜乐金刚壁画(图3-2)—致。
  此外,噶举派内部各支派中,达隆噶举主修鲁兮巴传规的四面十二臂六十二尊胜乐金刚,竹巴主修梅粹巴传规的胜乐十三尊,直贡与噶玛、巴绒喝举都主修胜乐五尊①。
  而直贡噶举第一任法王觉巴吉天颂恭 ,怙者三界怙主,1143—1217 年)的弟子噶却丁巴 , 1180—1240 年), 曾代替吉天颂恭应邀前往西夏弘法气拔绒噶举帝师日巴(1164/1165-1236年),在公元1200年由西藏到达西夏,公元1219年,神宗晋升他为帝师①。这些数据对缩小莫高窟第465窟壁画可能来源的判断范围,都提供了有利的证据。
  (3 )若以胜乐金刚为噶玛噶举派主修来探讨,亦可提前到第一世噶玛巴杜松虔巴时期方面。
  因为噶玛噶举创派初祖——第一世噶玛巴杜松虔巴的弟子格西藏布瓦,在西夏仁宗仁孝乾祐 19 年(1189 年)就已被迎请尊为上师②。他当上西夏国师的时间比第二世噶玛巴噶玛拔希(1204-1283 年)出生时间还早了 15年,比杨雄据以推论莫高窟第465窟开凿时间所根据噶玛拔希和蒙古接触的1256—1260年③,或谢继胜梳理的1264— 1271年④,早了至少67~82年。
  如果再把不属上述噶举支派的密勒日巴亲传弟子惹琼多杰札巴 (,金刚称,1084—1161年),他的直传弟子——西夏的大乘玄密帝师考虑进去⑤那么胜乐壁画的时间就如谢继胜所说,可能可以再往上推到公元1130年前后⑥。

附注

⑥ 意为此坛城本尊永处殊胜安乐之中。李南《《胜乐轮经》及其注疏解读》第12、13页,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⑦ 刘立千《印藏佛教史》第135页,妙吉祥出版社,1989年。 ⑧ 索南才让(许得存)《西藏密教史》第244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⑨ 杨雄《敦煌石窟艺术•莫高窟第465窟》第11~18页,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年。 ① 杨雄《敦煌石窟艺术•莫高窟第465窟》第79页,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年。 ② 即前述金刚铃之音译。 ③ (《续部总集》)第자 函第 1~ 261、262~510、511~676 页,Delhi: New Statesman Press 翻印版,1971年。 ① 仓雍黑鲁嘎《玛尔巴》第159页,正法眼出版社,1999年。 ② 同①,第339页。 ③ 西藏疯行者著,张澄基译(密勒日巴大师全集》第111页,慧炬出版社,1980年。 ④ 而非彭金章说环绕双身像左右及双腿间绘十七身像,主均为主尊化身。”彭金章、王建军《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第二卷)第230页,文物出版社,2004年。 ① 《具德总集轮修念仪轨》第2~3页,诺那学会,1947年。该仪轨未注明原作者、出处及译者,但封面有己卯年(1939年)八月温克憙提字,可见其汉译必早于此,武汉诺那学会应只是事后再翻印而已。 ② 仁钦彭措著,黄英杰译《胜乐五尊广轨及注释》第50~51页(未出版法本),2002年。 ①竹巴噶举有六十二尊、十三尊与单尊三种主要胜乐金刚。此处依据笔者于2000年1 月10~11日所记,第三十七任直贡法王于北印度菩提寺,传授达隆噶举派胜乐轮六十二尊大灌顶的开示笔记。 ©Leonard van der Kuiup(范德康)»Mgar dam pa chos sding pa’s( 1180-1240 )short visit to the Tangut Court,p.262.西夏语文与华北宗教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2009年12月17~ 22日。 ③2001年笔者摄于北印度拉达克平阳寺大殿的公元16世纪作品。 ① Sperling. Lama to thè King of Hsia. The Journal of Tibet Society 7 • 1987,p.31-50 idem. Further remarks apropos of thè " Ba " -rom-pa and thè Tanguts. Acta Orientalia Academi-ae Scientiarum Hung. Voi 57( 1 ) ,2004, p.1-26;刘国威《巴绒噶举以及它在青海的发展》,《当代西藏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蒙藏委员会,2004年。 ② 有关这个年代的考订,见谢继胜《西夏藏传绘画——黑水城出土西夏唐卡研究》第 331-336页。不过乾祐元年是1171年,故1189年是乾祐19年才对。 ③ 杨雄《敦煌石窟艺术•莫高窟第465窟》第11-18页,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年。 ④ 谢继胜主张莫高窟第465窟建于西夏,认为依据该窟题记,噶玛拔希建立此窟的可能性不存在。如果要说是蒙元的话,噶玛拔希于公元 1264—1271 年外出讲经说法的 8年,也比杨雄主张公元1256—1260年的教派对立期更为可能。谢继胜《关于敦煌莫高窟第465窟断代的几个问题》,《中国藏学》2000年第3期;《西夏藏传绘画—— 黑水城出土西夏唐卡研究》第395页,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年。 ⑤ 陈庆英《大乘玄密帝师考》,《佛学研究》2000年第9期。 ⑥ 谢继胜是从惹琼巴40岁自印度学法返回西藏起算的。谢继胜《西夏藏传绘画黑水城出土西夏唐卡研究》第344~345页,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年。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出版者:甘肃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2012.4

本书内容涉及对敦煌吐蕃石窟艺术样式的研究、社会政治背景探讨、造像思想研究、吐蕃密教文献研究、石窟经变画与图像专题研究、密教尊像研究、西藏考古与艺术研究、毗沙门天王像研究、莫高窟第465窟研究等多个领域。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