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结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3252
颗粒名称: 五、结语
分类号: K879.214-53
页数: 2
页码: 418-419
摘要: 毗沙门天王由《毗沙门仪轨》里的安西城退敌之故事,作为战神的性格得到当时因吐蕃和南诏等邻国之敌对而苦恼的唐朝之关注,它的威力被宣传,聚集了人们的信仰,这是很有意思的过程。作为对击败仇敌、有效降伏之神,公元9世纪作为单独塑像的制造很繁盛①。本文关注的敦煌和四川地区那样位于同邻国边境相交的地域,极想依靠毗沙门天王的战神性格是当然的。因为把制作两躯并列、对置的毗沙门天王像,视为期待单独的毗沙门天王像之战神功德威力增大的话,也没有什么不自然之处。可是,现在得以确认在那里的弥勒组合,其图像构成带有一定的规则并被广泛接受,因此,需要再一次尝试根据这样的问题设定就现存范例进行重新评估。
关键词: 敦煌石窟 文集 喇嘛宗 宗教艺术

内容

毗沙门天王由《毗沙门仪轨》里的安西城退敌之故事,作为战神的性格得到当时因吐蕃和南诏等邻国之敌对而苦恼的唐朝之关注,它的威力被宣传,聚集了人们的信仰,这是很有意思的过程。作为对击败仇敌、有效降伏之神,公元9世纪作为单独塑像的制造很繁盛①。本文关注的敦煌和四川地区那样位于同邻国边境相交的地域,极想依靠毗沙门天王的战神性格是当然的。因为把制作两躯并列、对置的毗沙门天王像,视为期待单独的毗沙门天王像之战神功德威力增大的话,也没有什么不自然之处。可是,现在得以确认在那里的弥勒组合,其图像构成带有一定的规则并被广泛接受,因此,需要再一次尝试根据这样的问题设定就现存范例进行重新评估。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出版者:甘肃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2012.4

本书内容涉及对敦煌吐蕃石窟艺术样式的研究、社会政治背景探讨、造像思想研究、吐蕃密教文献研究、石窟经变画与图像专题研究、密教尊像研究、西藏考古与艺术研究、毗沙门天王像研究、莫高窟第465窟研究等多个领域。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