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图书 |
唯一号: | 290120020210003165 |
颗粒名称: | 4.中唐吐蕃统治时期以后 |
分类号: | K879.214-53 |
页数: | 2 |
页码: | 279-280 |
摘要: | 吐蕃期的各种图像无论绢麻抑或壁画,在晚唐五代乃至宋夏都得到很强的传承。 MG.3579是形式更为完备的曼荼罗,时在五代至宋初。其上部为金刚部五佛,中间毗卢遮那,东方阿闲、南方宝生佛置于主尊右侧(以佛像为准)、西方阿弥陀、北方不空成就佛置于主尊左侧,两边还有千手观音与如意轮坐像。其下的不空绢索曼荼罗相当细致。以不空绢索为中心,四方四尊即不空绢索、马头、一髻罗刹、毗俱胝菩萨。四维八供养,即内喜蔓歌舞、 外香花灯涂、更有外护铃锁钩索,皆明王怒相。其下有衣着华丽高贵的男女供养人持物举香炉,后有胁从,全是汉装汉式。榜题空闲未写。坛城还用诸多法器为饰。此曼荼罗中核心的不空绢索五尊与上述吐蕃期两图延续关系明显,是形态完备的曼荼罗。S.384藏文写经断片就反映出了金刚界曼荼罗情况,北京版甘珠尔藏文经典也有相关证据映射出金刚界曼荼罗增强趋势。 |
关键词: | 敦煌石窟 文集 喇嘛宗 宗教艺术 |
出版者:甘肃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2012.4
本书内容涉及对敦煌吐蕃石窟艺术样式的研究、社会政治背景探讨、造像思想研究、吐蕃密教文献研究、石窟经变画与图像专题研究、密教尊像研究、西藏考古与艺术研究、毗沙门天王像研究、莫高窟第465窟研究等多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