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结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3155
颗粒名称: 五、结论
分类号: K879.214-53
页数: 3
页码: 259-260
摘要: 总之,在汉译佛典的流布史中,文殊师利菩萨,一直是释迦世尊的上首菩萨,被尊为“法王子”。深具智慧,法力高强,又辩才无碍。在《首榜严三昧经》中一开经,便叙述佛弟子多闻第一的阿难,求乞至摩登伽女家,遭遇幻术,将毁戒体,佛便派谴文殊师利,以咒法破除幻术,救了阿难。而在《维摩诘所说经》中,维摩诘居士示疾,佛曾欲谴诸弟子前往探病,但面对雄辩滔滔的维摩,却无人敢应命,最后任务还是落在文殊身上。文殊的身份是非他人所能取代的。 表现在图像上的敦煌文殊像,自隋以下,先现立姿张口两手上举的问疾文殊,初唐先出现跪姿的文殊,华盖宝冠严饰,再演为坐在髙广须弥座,有眷属围绕的跏跌坐文殊。
关键词: 敦煌石窟 文集 喇嘛宗 宗教艺术

内容

总之,在汉译佛典的流布史中,文殊师利菩萨,一直是释迦世尊的上首菩萨,被尊为“法王子”。深具智慧,法力高强,又辩才无碍。在《首榜严三昧经》中一开经,便叙述佛弟子多闻第一的阿难,求乞至摩登伽女家,遭遇幻术,将毁戒体,佛便派谴文殊师利,以咒法破除幻术,救了阿难。而在《维摩诘所说经》中,维摩诘居士示疾,佛曾欲谴诸弟子前往探病,但面对雄辩滔滔的维摩,却无人敢应命,最后任务还是落在文殊身上。文殊的身份是非他人所能取代的。
  表现在图像上的敦煌文殊像,自隋以下,先现立姿张口两手上举的问疾文殊,初唐先出现跪姿的文殊,华盖宝冠严饰,再演为坐在髙广须弥座,有眷属围绕的跏跌坐文殊。
  中唐文殊像,涵盖显密两教。问疾维摩的文殊,不仅彰显《维摩经》中说法听法空间无尽的境界,更借问疾之题,阐述深奥的哲理。而四周听法群众,更是吐蕃上至赞普、随从、百官,下至民众百姓的真实写照。
  自从六十华严与八十华严分别译成之后,杜顺、智严等五大师相继开宗立论,华严宗已然是盛唐十大宗派之一,而《华严经》中所阐述的七处九会中,文殊菩萨是第二普光法堂会的说主,各品内容,都是以文殊为中心的般若思想,如《如来名号品》《四圣谛品》《光明觉品》等。《入法界品》的结构,是结合“文殊思想”与“十地经典”形成的。普贤菩萨是掌握着华严思想的统一,在第一菩提场会上,自《世界成就品》《华藏世界品》《毗卢遮那品》 等均以普贤菩萨为说主,第七重会普光法堂会,第八三会普光法堂会亦是。文殊虽为主座,但普贤方是统理华严经思想的旨趣。因此供有文殊与普贤二菩萨者,就是华严思想的展现。
  文殊普贤对应图的配置,一向以释迦世尊或卢舍那佛、毗卢遮那佛为主尊,以形成华严三圣。然而竟延伸到《药师净土变》的图像上,这是吐蕃统治时期的一个特例。
  然而无论如何,自初唐登场的文殊普贤对应像,彰显了华严的圆融法界观,图像配置由简而繁,由单纯而复杂,中唐的骑狮文殊像,已到达富丽豪奢的吐蕃皇家气势。
  而由八大菩萨中文殊菩萨的造型,可以读出密教所彰显的特殊法门, 可印证公元8~9世纪,印度、中亚所绘作不同于长安的佛、菩萨风格。
  就单独文殊菩萨骑獅像的风格而言,在吐蕃统治时期,多数是承袭长安的汉式样,然而亦有来自西藏远承印度风格者。“ Л ”形的头光以及身上多样的珠宝瓔珞装饰,此不同于汉风,可以看到当时汉藏及汉印混合的作风。
  稀有而特殊的千臂千钵文殊像,既是呈现文殊菩萨的智慧神通,也创造了与千手观音对应的展示空间,在线条细密、物像繁琐、用色明丽、对比强烈下,表现了动静一如、左右对称的千钵文殊图像。对此图像,可以修法,可以得定。千臂千钵文殊像将整个洞窟所安置的坛场,呈现得更加殊胜圆融。
  吐蕃统治时期敦煌内的四类文殊形象,具承先启后的任务,相同的修法题材与艺术作风,影响至晚唐、五代,直到宋代。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出版者:甘肃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2012.4

本书内容涉及对敦煌吐蕃石窟艺术样式的研究、社会政治背景探讨、造像思想研究、吐蕃密教文献研究、石窟经变画与图像专题研究、密教尊像研究、西藏考古与艺术研究、毗沙门天王像研究、莫高窟第465窟研究等多个领域。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