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新登场的八大菩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3152
颗粒名称: 3.新登场的八大菩萨
分类号: K879.214-53
页数: 4
页码: 251-254
摘要: 由于密教的盛行,敦煌地区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密教绘画题材,其中 "八大菩萨”就是一例。兹举原藏于敦煌石室的卷轴画,现存大英博物馆的一幅绢本旧称《阿弥陀佛与八大菩萨图》(图17)。此图高90.50厘米,宽 63.50厘米,就结构布局尊像内容上,近人修订为“胎藏大日如来八大菩萨”。
关键词: 敦煌石窟 文集 喇嘛宗 宗教艺术

内容

由于密教的盛行,敦煌地区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密教绘画题材,其中 "八大菩萨”就是一例。兹举原藏于敦煌石室的卷轴画,现存大英博物馆的一幅绢本旧称《阿弥陀佛与八大菩萨图》(图17)。此图高90.50厘米,宽 63.50厘米,就结构布局尊像内容上,近人修订为“胎藏大日如来八大菩萨”。
  在画面中,正中央的主尊顶有宝冠,项有璎珞,胸前斜披衣巾,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之上,双手作禅定印于腹前。虽外观作菩萨装,但此主尊之前为宝池,池中现二州,州上描写两只灵鸟。因此被认定此宝池为极乐世界, 主尊即是阿弥陀佛。因依《阿弥陀经》所裁: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 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 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
  因此,此画最初被认定是《阿弥陀净土变》。
  而主尊左右两旁,各画4尊,总计8尊菩萨。每尊旁各有傍题,以藏文书写着菩萨的名字,主尊的头上画华盖,须弥座左右两旁画狮子一对,宝池的前方有一小小妇女跪坐像,此应为供养人像。
  依松本荣一的考察,此画的菩萨风格接近印度式样,而自宝池、须弥座以及后方铺陈的床座景物,有远近空间的视距感®。但是主尊左右的8 位菩萨,配置却属平面性的,非有远近感。依《八大菩萨曼荼罗经》载:若诸有情才闻此密言者,得长寿乐,善男子有八曼荼罗,是八大菩萨甚深法要,若有有情,依法建立此八曼荼罗一遍者,所有十恶五逆谤方等经,皆悉销灭。一切所求义利胜愿,悉得成就。① 至于密宗所祈请的八大菩萨,及其身光手印,则分别为: 圣观自在赤色身,左手持莲华右手施愿,头冠中有无量寿如来…慈氏菩萨金色身左手持军持,右手枪施无畏,冠中有翠堵波半跏坐……虚空藏菩萨左手持宝安于心上,右手施愿流出无量宝……普贤菩萨戴五佛冠,金色身,右手持劎,左手施愿,半跏而坐,……金刚手菩萨右手执金刚,左手安于胯,戴五佛冠,身青色半跏而坐……曼殊师利童真菩萨五髻童子形,左手执青莲花,花中有五股金刚杵,右手施愿,身金色,半跏而坐,……除盖障菩萨,金色身,左手持如意幢,右手施愿,半跏而坐,……地藏菩萨头冠璎珞面貌熙怡寂静,愍念一切有情,左手安脐下拓钵,右手覆掌向下,大指拈头指,作安慰一切有情想……②大英博物馆所藏的这件绢本《阿弥陀佛与八大菩萨图》,因中央本尊头戴毗卢冠,胸饰璎珞,因此,被修正为“大日如来”。
  除中央主尊外,其八大菩萨的排列是左侧四菩萨,由上而下,依次编号为1~4。右侧四菩萨由上而下依次编号为5~8,其中第2、3、6、7的菩萨, 对出藏文的傍题文字,解读出第2是除盖障菩萨,第3是普贤菩萨。第6 是地藏菩萨,第7是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为位于本尊的右侧第三位, 其造型确如《八大菩萨曼荼罗经》所载。而流畅的线条下,菩萨法相表现了有别于盛唐的密教风格。
  另外在安西榆林窟第25窟主室东壁,则有一幅与此绢画相类似的壁画(图18)。根据张伯元的叙述是: 中央画卢舍那佛,左上一地藏菩萨,左上二虚空藏菩萨,左下一文殊菩萨,左下二弥勒菩萨。右上一已毁,右上二资料记画的金刚藏菩萨,右下一资料记画无障碍菩萨(上述均毀)右下二观音菩萨。此为汉密《八大菩萨曼荼罗》,正中卢舍那佛高髻宝冠,长发披肩,项饰瓔珞,胸挂串珠,身披天衣,结跏趺坐莲花台上。双手重叠作禅定印。墨书榜题清静法身,卢舍那佛。”① 这幅残存的八大菩萨中,右侧下端即是文殊菩萨,手持莲花,其头光、 身光以及身体比例手印姿势等,均十分制式化,而双腿盘坐在大仰莲式的大莲花座上,其双足分开,两足心互贴的坐式,有印度风格。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出版者:甘肃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2012.4

本书内容涉及对敦煌吐蕃石窟艺术样式的研究、社会政治背景探讨、造像思想研究、吐蕃密教文献研究、石窟经变画与图像专题研究、密教尊像研究、西藏考古与艺术研究、毗沙门天王像研究、莫高窟第465窟研究等多个领域。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