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中土文殊图像壁画的创作,是出自《維摩诘经变》中文殊问疾的故事,虽最早文献《历代名画记》记载如东晋顾恺之画瓦棺寺的维摩①,未提及文殊,可能只画维摩未画文殊。但甘肃永靖炳灵寺第169窟壁画中,却出现了文殊问疾维摩的场面。此窟有西秦建弘元年(420年)的年款题记。 可知中土画文殊至少到了公元5世纪初,便已经开始了。其后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天龙山石窟、单独石碑、金铜佛造像光背等,均有文殊与维摩遥遥对立的浮雕像,这是依《维摩诘所说经》中《文殊师利问疾品》的内容而雕。如云冈石窟第6窟即有位于释迦右侧的文殊菩萨(图1)。
敦煌早期《维摩变》,是以文殊问疾维摩为图像的主干,最早的敦煌 《维摩变》是在莫高窟第423窟顶部,是北朝作品®,维摩与文殊相向而坐, 四周围绕着侍者多人,而莫高窟第262窟窟顶残余壁画中,文殊在南,维摩在北,两人均似坐小屋内,围绕者甚众,此时的维摩变结构简单,不过文殊像已是呈现坐姿,与维摩是对应的位置。而北朝末至隋代之间,敦煌莫高窟第424、433窟其龛顶所画《维摩变》,已经是中释迦、左维摩、右文殊等分处三室的格局®。此时的文殊菩萨具呈坐姿之势。
而到了隋代的文殊,一度呈立姿,如莫髙窟276窟,文殊与维摩分别立在帐门两侧,文殊头上宝冠,顶有圆光,身披天衣,肩带垂胸,五官端庄, 嘴角微张,双手上举,作势发问,这是比较特殊的站立姿势(图2 ),此窟身后有树和山石为背景。
人唐以后,敦煌壁画中出现的《维摩变》,除了《问疾品》 的场面之外,另又有《佛国品》 《不思议品》《观众生品》《佛道品》《香积品》《见阿闷佛品》 等。因此场面更加壮阔,人物更添众多,如莫高窟第203、 220、203窟,文殊与维摩分别画在东西两壁,形成独立的变相。其中初唐莫高窟第203 窟,覆斗顶,西壁开龛,西壁龛内塑立佛,龛外南侧上端画维摩(图3),北侧上端画文殊,作跪坐于方台之上的姿势(图 4)。初唐以后的文殊菩萨四周逐渐围了一群听众,从随从到信众,到百官、宰辅、而国王等。到了盛唐《维摩变》,两位图4文殊菩萨莫高窟第203窟主角人物以外的景物、人物更增添丰富,问疾维摩的文殊,已经是气势壮阔。其中莫髙窟第335窟表现《不思议品》的画面是:位于维摩上方飞来三个云朵,云朵上有豪华的狮子座。依《维摩诘经》中《不思议品》:尔时长者维摩诘问文殊师利,游于无量千万亿阿僧只国,何等佛土有好上妙功德成就师子座,文殊师利言,居士,东方度三十六恒河沙国,有世界名须弥相,其佛号须弥灯王,今现在彼佛身长八万四千由旬,其师子座高八万四千由旬,严饰第一,于市长者维摩诘,现神通力,即时彼佛遣三万二千师子座,高广严淨, 来入维摩诘室,诸菩萨大弟子释梵四天王等,昔所未见,其室广博,悉皆包容三万二千师子座,无所妨碍,于毗耶离城,及阎浮提四天下,亦不迫迮,悉见如故。①这段文字提供了《维摩诘经》第一个涵义,即空间无限的思想。自公元 6世纪以来,《维摩变》中的《问疾品》经常和《法华变》中的《见宝塔品》两佛并坐像并列,另加弥勒菩萨像,以表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三际。维摩的居所,斗室之间得以容纳三万二千师子座,是表示空间的虚妄。再加《法华变》便彰显时间的无碍。
其次,来人维摩诘室的诸菩萨、大弟子、释梵、四天王等,都包容在三万二千师子座下,也就是人人有师子座可坐。此“师子座”,代表髙广舒适, 或是提供了日后文殊骑狮子的源流。
盛唐的《维摩变》以莫高窟第335窟中的人物、景物最为丰富,深具代表性。内中的文殊菩萨结迦趺坐于髙广方台座上,顶上宝冠,项有圆光,双手结印于前胸,微侧身的面对维摩居士,姿势端庄,法相严肃,威仪俱足 (图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