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图书 |
唯一号: | 290120020210003100 |
颗粒名称: | 2.隋和唐初敦煌壁画中的纹饰 |
分类号: | K879.214-53 |
页数: | 2 |
页码: | 159-160 |
摘要: | 联珠纹样通常被认为是流行于波斯萨珊时期的一种编织纹样,这种纹样的来源似乎可以追溯到更早的两河流域的亚述时代的印(纹)章式美术气联珠纹样也一度在中亚地区流行,在伊朗的塔克伊——波斯坦(Taq-I Bostan)遗址的浮雕中,人物身穿的棉袍上有联珠纹样,圆圈内刻有鸭子或鸟作为装饰。公元5~8世纪的粟特古遗址发现的壁画、金银器、织物等美术品中大量出现这种纹样。然而在公元6~7世纪敦煌隋和唐初的石窟壁画中联珠纹也广泛流传,其多出现在隋代石窟脊柱、藻井四周、龛沿等壁画中以及雕塑人物彩绘的衣服上。例如,隋代和唐初的莫高窟第63、 278,282、388、389、244、390、394、401、404,406,397、283、273、381、375、420 等窟中壁画有联珠纹边饰作为画幅的间隔。这种作为分隔情节画面的边线使用的联珠纹装饰是粟特的片治肯特、阿弗拉西阿勃等古城址壁画中的典型样式。 |
关键词: | 敦煌石窟 文集 喇嘛宗 宗教艺术 |
出版者:甘肃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2012.4
本书内容涉及对敦煌吐蕃石窟艺术样式的研究、社会政治背景探讨、造像思想研究、吐蕃密教文献研究、石窟经变画与图像专题研究、密教尊像研究、西藏考古与艺术研究、毗沙门天王像研究、莫高窟第465窟研究等多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