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图书 |
唯一号: | 290120020210003099 |
颗粒名称: | 1.魏晋时期敦煌壁画中的粟特装饰元素 |
分类号: | K879.214-53 |
页数: | 2 |
页码: | 158-159 |
摘要: | 在莫高窟第 272、275、257、263、435、43、249、285、428 等窟的十六国至北朝的壁画中,多见红色地仗。其中最受关注的是莫高窟第285窟,诸天描绘在红色地仗之上。这种装饰在粟特壁画中也常见,瓦拉赫沙的红厅壁画为嚈哒时期,以红色地仗知名于世。片治肯特XVI遗址10室所出公元7~8世纪宴饮图,亦有红色地仗。可见红色地仗在公元5~8世纪的中亚壁画中很流行,并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这种装饰或许与崇拜火与光明的祆教意识有关' 红色地仗虽在其他地方古代绘画中也存在, 但经粟特化改造后顺应丝绸商路交通之便利,这种美术形式应该是粟特画匠带人敦煌美术中的。 |
关键词: | 敦煌石窟 文集 喇嘛宗 宗教艺术 |
出版者:甘肃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2012.4
本书内容涉及对敦煌吐蕃石窟艺术样式的研究、社会政治背景探讨、造像思想研究、吐蕃密教文献研究、石窟经变画与图像专题研究、密教尊像研究、西藏考古与艺术研究、毗沙门天王像研究、莫高窟第465窟研究等多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