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图书 |
唯一号: | 290120020210003097 |
颗粒名称: | 吐蕃时期敦煌石窟壁画修筑者中的粟特人 |
分类号: | K879.214-53 |
页数: | 13 |
页码: | 158-170 |
摘要: | 自隋末唐初,从化乡成为敦煌地区粟特人的聚居地,这为我们研究粟特人在中国的生活状况提供了鲜活、全面的资料。他们最初通过贸易往来来到这里,同样因为贸易留在这里,并参与到敦煌当地的社会生活中。粟特人本土信仰的多元化特征,决定了他们在敦煌这个佛教圣地能够融洽相处。藏经洞文献中大量记载了九姓胡人与佛教活动的诸多关系,石窟艺术中大量出现的粟特美术元素,使我们有理由相信,敦煌石窟艺术的创造者中有相当数量的粟特人。他们有的是以洞窟功德主、窟主、施主等身份参与的有名望,有财力的贵族阶层,有的是受雇于佛寺的画工、画匠等下层劳动者,以直接的方式参加洞窟的具体营建,或以间接的方式影响到石窟艺术的设计与创作。在隋至唐初的石窟壁画中可以较多的看到他们的美术创作。到了中唐时期,由于吐蕃对敦煌的统治限制了石窟艺术的发展,我们在壁画中很少见到粟特人的痕迹,但这并不能说他们在石窟建造中缺失了。对此已有学者从不同角度做过分析,本文从壁画中存留的迹象试析粟特人以施主、画匠等身份在吐蕃统治时期是怎样继续他们对敦煌美术的贡献的。 |
关键词: | 敦煌石窟 文集 喇嘛宗 宗教艺术 |
出版者:甘肃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2012.4
本书内容涉及对敦煌吐蕃石窟艺术样式的研究、社会政治背景探讨、造像思想研究、吐蕃密教文献研究、石窟经变画与图像专题研究、密教尊像研究、西藏考古与艺术研究、毗沙门天王像研究、莫高窟第465窟研究等多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