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图书 |
唯一号: | 290120020210003096 |
颗粒名称: | 六、小结 |
分类号: | K879.214-53 |
页数: | 1 |
页码: | 157 |
摘要: | 综上所述,经过对莫高窟第361、386、14及周边洞窟的实地考察,笔者认为这三个洞窟的供养人出现的新特征,都表示他们与一般的供养人不同,而是以佛教实践的法会形式出现。供养人的持物表示他们正在参与 “拈香献茶”“接传供献”的传供法会,胡跪姿态与“振铃供养”的出现说明他们都与密教的供养法密切相关。最后,对莫高窟第361窟供养人的身份做出一些推测,这些供养人以西为首排列,人物从前往后按佛教地位的高低排列。人物的身份属于在吐蕃晚期较有地位的僧俗团体,高缠头吐蕃装侍者的出现,说明此窟的活动中有来自吐蕃本土地位较高的人参与。 |
关键词: | 敦煌石窟 文集 喇嘛宗 宗教艺术 |
出版者:甘肃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2012.4
本书内容涉及对敦煌吐蕃石窟艺术样式的研究、社会政治背景探讨、造像思想研究、吐蕃密教文献研究、石窟经变画与图像专题研究、密教尊像研究、西藏考古与艺术研究、毗沙门天王像研究、莫高窟第465窟研究等多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