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供养人的身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3095
颗粒名称: 五、供养人的身份
分类号: K879.214-53
页数: 4
页码: 154-157
摘要: 要考察莫高窟第361窟供养人的身份,必须结合第361窟所在区域的其他中晚唐洞窟的供养人情况一起考察。如图所示(图11),与莫高窟第361窟出现同类型供养人的只有第386窟和第14窟,莫高窟第359窟有大量中唐供养人,与第361窟仅一窟之隔,但供养人站立排列,与第361 窟明显不同,附近的莫高窟第7、357、358、360、363、365、366、368、369、 370窟中都未发现中唐供养人或中唐供养人已不存。
关键词: 敦煌石窟 文集 喇嘛宗 宗教艺术

内容

要考察莫高窟第361窟供养人的身份,必须结合第361窟所在区域的其他中晚唐洞窟的供养人情况一起考察。如图所示(图11),与莫高窟第361窟出现同类型供养人的只有第386窟和第14窟,莫高窟第359窟有大量中唐供养人,与第361窟仅一窟之隔,但供养人站立排列,与第361 窟明显不同,附近的莫高窟第7、357、358、360、363、365、366、368、369、 370窟中都未发现中唐供养人或中唐供养人已不存。
  莫高窟第361窟的中唐供养人还有一个新特征,那就是榜题条大小不一、没有规律,这种情况与莫髙窟第359窟如出一辙。莫髙窟第359窟西壁龛下北起第2身榜题可见“前沙州”等字,南侧供养人像列北起第1 身题名“沙州普光寺尼坚口供养”。笔者认为,这种榜题条大小不一的情况主要是出于实际需要,根据榜题内所写内容具体字数的不同而决定的。沙武田文中已提出“莫髙窟第359窟窟主并非一般人,当是为敦煌本地的大族,且在唐蕃两朝均有一定势力与地位”,笔者非常认同这种观点。从莫高窟第359窟“前沙州”三字就可以看出,此供养人一定是有地位的。莫高窟第386窟的榜题条也存在大小不一的情况,但不如第359、361窟的情况明显。从莫高窟第386窟保存下来的供养人题记看,这些供养人也是根据字数多少来决定榜题条大小的,供养人的姓氏中有李、安等姓,均属敦煌大族。
  从排列情况来看,供养人以西为上首,并以北侧行列最西者为首座。 之所以这样说,在莫高窟第386窟北壁第1身比丘后有两个侍者比丘,而南壁比丘身后没有侍者,说明北壁地位最尊。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莫高窟第14窟,北向面为胡跪供养比丘,南向面为站立世俗供养人,也可说明北侧的供养人比南侧的地位高。人物的大小虽然一样,但同样是按身份从髙到低排列的,莫高窟第386窟东壁门北最后4位供养人无坐具,身上的衣服类似于缦衣,没有明显的条纹。从保存的题记可见均为“沙弥”,这4位应是未受比丘戒的沙弥,所以没有坐具、身着缦衣,地位较低。莫高窟第 361窟的供养人中,排在后面的是着俗装的居士,也比前面的法师地位低。
  莫高窟第361窟供养人的衣着也能反映出一定的时代特征与历史信息,除了着袈裟的僧人外,侍者以吐蕃装出现,供养居士又身穿唐装。其中居士的身份,可能与莫高窟第359窟的供养人相近,属于在吐蕃统治敦煌后期较有地位的敦煌大族。此窟开凿于吐蕃统治敦煌晩期后段,这一时期吐蕃的蕃化政策应较前期松弛,汉族地位提高,所以此窟的男性居士可以穿着唐装参与法会。主法师身后的吐蕃装侍者,可能是表示主法师的“蕃大德”身份,或者表示寺院中的一些 “执事”由吐蕃人充任。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莫高窟第 361窟主法师身后的吐蕃装侍者均为高缠头,并出现了塔式缠头。塔式缠头形式源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主要是松赞干布为了包裹头顶的阿弥陀佛的缠头方式,但这种塔式缠头直到公元9世纪才开始流行。缠头的高低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希恩•卡曼在 《7~11世纪吐蕃人的服饰》一文概括早期吐蕃服饰的几个鲜明特征时就两种式样的头巾,一种高高的,盘于头上,可能仅为王室成员所戴;另一种扁平,紧紧地卷成一环状,绕在头上,头顶裸露,头巾一角伸出。①在莫高窟壁画的吐蕃装人物中,只有吐蕃赞普才有筒状的高缠头,如莫高窟第237窟东壁门南《维摩诘经变》中的吐蕃赞普,而图中的吐蕃侍从和各窟中的吐蕃装供养人的缠头,多是以低缠头的形式出现。时代晚于中唐的敦煌绘画品Р.4524《降魔变图》②中也清晰地绘制了吐蕃赞普的这种高缠头形式(图12)。莫高窟第361窟北壁西起第2身供养人的缠头形式与此更为接近。塔式缠头在各时代的松赞干布像中较为常见,也出现在青海郭里木吐蕃墓葬中出土的棺板画中③,在公元11世纪末期的扎塘寺壁画中演变为菩萨的高桶式发髻①。这种塔式缠头被认为是吐蕃贵族的象征, 这点非常重要。莫高窟第359窟的吐蕃装男供养人都是低缠头的,特别是窟内题记显示,这些供养人不是吐蕃人,而主要是“石”姓家族成员。莫高窟第361窟这几位吐蕃装侍者的身份,通过他们的高缠头、特别是塔式缠头透露出他们应是来自于吐蕃本土地位较高的吐蕃人,而不是身着吐蕃装的汉人。这说明,在莫高窟第361窟供养人所进行的法会中,有吐蕃人的参与,甚至第361窟的设计与营建也是有吐蕃人参与的。
  莫高窟第361、359窟周边的中唐洞窟为什么没有供养人,从现存情况来看,除了莫高窟第360窟外其他各窟都属于后代重修或吐蕃未完成, 已无法体现洞窟原来的供养人情况。而莫高窟第360窟保存完好,的确是中唐未绘制供养人。莫髙窟第359、360、361三个洞窟属同一时代,洞窟相邻,为什么仅仅莫高窟第360窟未绘制供养人?这一系列洞窟在功能上可以相互補助,正如郭祐孟先生提出,莫高窟第360与第361窟带有“双窟” 的性质®莫高窟第360窟未绘制供养人可能是因为此窟的供养人与第 361窟为同一组供养人,因此无需重复绘制。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出版者:甘肃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2012.4

本书内容涉及对敦煌吐蕃石窟艺术样式的研究、社会政治背景探讨、造像思想研究、吐蕃密教文献研究、石窟经变画与图像专题研究、密教尊像研究、西藏考古与艺术研究、毗沙门天王像研究、莫高窟第465窟研究等多个领域。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