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莫高窟第361窟供养人考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3083
颗粒名称: 一、莫高窟第361窟供养人考察
分类号: K879.214-53
页数: 3
页码: 139-141
摘要: 莫髙窟第361窟南、北壁长均为290.00厘米,供养人像位于南北壁下部,从经变画下部边界至地面高度约为62.50厘米,除去地面与墙面接界处的木条,高度为51.50厘米。供养人分为两种:主要的供养人均为胡跪姿态,南壁者左膝竖起,北壁者右膝竖起,坐高约为35.00厘米,加上坐榻高度约为44.00厘米;以侍者身份出现的供养人均为站立姿态,高度约为25.00厘米。所有供养人以西为上首,原来均有榜题,可惜字迹现已全部不见,榜题条大小不一南、北两壁西端,供养人像列前部均有长约 77.00厘米的空白一方,两壁东端均被穿洞破坏。供养人具体情况如下: 1.北壁西起(图1)。
关键词: 敦煌石窟 文集 喇嘛宗 宗教艺术

内容

莫髙窟第361窟南、北壁长均为290.00厘米,供养人像位于南北壁下部,从经变画下部边界至地面高度约为62.50厘米,除去地面与墙面接界处的木条,高度为51.50厘米。供养人分为两种:主要的供养人均为胡跪姿态,南壁者左膝竖起,北壁者右膝竖起,坐高约为35.00厘米,加上坐榻高度约为44.00厘米;以侍者身份出现的供养人均为站立姿态,高度约为25.00厘米。所有供养人以西为上首,原来均有榜题,可惜字迹现已全部不见,榜题条大小不一南、北两壁西端,供养人像列前部均有长约 77.00厘米的空白一方,两壁东端均被穿洞破坏。供养人具体情况如下: 1.北壁西起(图1)。
  (1)绿底榜题(9.00x46.00厘米),比丘,着袈裟,方形坐榻,每侧两壸门,榻上有带补角的方形坐具;左手执长柄香炉,右手上扬拈指较模糊。
  (2)朱底榜题褪色(3.00x11.00厘米),侍者,着翻领长袍,吐蕃发式, 塔式缠头;双手捧大盘,盘中有莲花。
  (3)朱底榜题褪色(3.00x9.50厘米),侍者,着翻领长袍,吐蕃发式,缠头巾;双手捧长方形盒。
  (4) 绿底榜题(2.50x9.50厘米),侍者,着翻领长袍,吐蕃发式,缠头巾;双手似合握莲苞。
  (5)黑底榜题(9.00x20.00厘米),比丘,着袈裟,与后两者共用一长方形榻,榻上有带补角的方形坐具;双手执长柄香炉。
  (6)朱底榜题褪色(4.50x20.00厘米),比丘,着袈裟,与前、后者共用一长方形榻,榻上有带补角的方形坐具;双手捧盘,盘中盛莲花。
  (7)绿底榜题(20.00x4.50厘米),比丘,着袈裟,与前两者共用一长方形榻,榻上有带补角的方形坐具;双手捧盘,盘中盛花。
  (8)朱底榜题褪色(11.00x20.00厘米),其余被穿洞毁坏。
  图1供养人线描图莫高窟第361窟主室北壁下部 2.南壁西起(图2)。
  (1)绿底榜题(7.00Х46.00厘米),比丘,着袈裟,方形坐榻,每侧两壸门,榻上有带补角的方形坐具;右手执长柄香炉,左手似拈香炉盖。
  (2)朱底榜题褪色(3.00x11.00厘米),侍者,着翻领长袍,吐蕃发式,塔式缠头;双手捧大盘,盘中有莲花。
  (3)朱底榜题褪色(3.00x10.00厘米),侍者,着翻领长袍,高缠头;双手捧长方形盒。
  (4)绿底榜题(3.00x10.50厘米),侍者,着翻领长袍,吐蕃发式,高缠头;双手似捧山形檀香。
  (5)朱底榜题褪色(6.00x21.50厘米),比丘,着袈裟,与后者共用一长方形榻,榻上有带补角的方形坐具;双手捧盘,盘内盛莲花。
  (6)绿底榜题(4.00x21.50厘米),比丘,着袈裟,与前者共用一长方形榻,榻上有带补角的方形坐具,双手捧莲苞。
  (7)绿底榜题(10.50x20.50厘米),居士,着红袍,头戴幞头,与后者共用一长方形榻,坐具无补角;双手捧物似套碗。
  (8)朱底榜题褪色(9.50x20.50厘米),居士,着红袍,头戴幞头,与前者共用一长方形榻,坐具无补角;双手捧盘,盘中有三宝珠、一珊瑚。
  图2供养人线描图莫高窟第361窟主室南壁下部较之以往,这组供养人图像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主要有四点:一是在供养人像列的最前部出现了大块的空白,这应是绘制壁画时特意留出来的;二是主要的供养人均以胡跪的姿态出现;三是所有供养人的手中都持有供物;四是供养人中以僧人居多;五是出现了着唐装的居士和穿吐蕃装、髙缠头的侍者。这些新特征出现的背景与原因,都是需要讨论的。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出版者:甘肃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2012.4

本书内容涉及对敦煌吐蕃石窟艺术样式的研究、社会政治背景探讨、造像思想研究、吐蕃密教文献研究、石窟经变画与图像专题研究、密教尊像研究、西藏考古与艺术研究、毗沙门天王像研究、莫高窟第465窟研究等多个领域。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