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图书 |
唯一号: | 290120020210003079 |
颗粒名称: | 2.与敦煌汉人大家族的联姻及其影响 |
分类号: | K879.214-53 |
页数: | 3 |
页码: | 134-136 |
摘要: | 南壁第1身女供养像题名“新妇南阳张氏”,按常理表明其对应的是北壁第1身石姓男供养像,合为夫妇。无论如何,这则题名给我们一个明确的信息,就是该石姓家族与敦煌汉人大族张氏联姻。除此之外,其他女供养像全为唐装,从一个侧面表明该家族男性所娶是以汉人为主的事实。 敦煌的粟特人与汉族的婚姻关系,是敦煌粟特人的基本历史状况。早在三国时期的敦煌,胡汉互为婚姻已属常事,P.3636记三国时太守仓慈治理下的敦煌“胡女嫁汉,汉女嫁胡,两家为亲,更不相夺”①。集中在归义军时期,大量的敦煌遗书与洞窟供养人画像题记均有胡汉通婚的记载,吐蕃时期也不例外。正如郑炳林先生所言,“吐蕃时粟特人纷纷与敦煌大姓联婚”气前述石姓娶南阳张氏即是一例。“南阳张氏”是敦煌的大姓,又称“龙舌张氏”,唐开元中张孝嵩奉诏都护北庭,后子孙世袭沙州刺史,因居敦煌,无疑是敦煌望族。吐蕃和晚唐时期敦煌遗书记载首任节度使张议潮及其父亲一族郡望本是“清河张氏”,可是到了张淮深时期又记作“南阳张氏”,而据姜伯勤先生研究:“在沙州,张氏之南阳、清河二望,时相混淆。②此明显是为了攀附“南阳郡公”即“南阳开国公”的张孝嵩③。事实上P.3354V悟真撰《五更转兼十二时序》即称“伏维我尚书渥洼龙种”,结合敦煌文献所记张孝嵩斩龙的传说④,似乎已经有附会南阳张氏之迹象。无论如何,南阳张氏在吐蕃时期已是敦煌望族则无疑问。 |
关键词: | 敦煌石窟 文集 喇嘛宗 宗教艺术 |
出版者:甘肃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2012.4
本书内容涉及对敦煌吐蕃石窟艺术样式的研究、社会政治背景探讨、造像思想研究、吐蕃密教文献研究、石窟经变画与图像专题研究、密教尊像研究、西藏考古与艺术研究、毗沙门天王像研究、莫高窟第465窟研究等多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