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洞窟功德主家族的供养僧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3075
颗粒名称: 2.洞窟功德主家族的供养僧尼
分类号: K879.214-53
页数: 3
页码: 129-131
摘要: 接下来讨论一下与该洞窟供养功德有关的僧尼施主们。共有14身僧尼像的存在,充分说明该洞窟与吐蕃统治时期敦煌寺院僧人的密切关系。 一般来讲作为家窟,这些僧尼应该属石姓出家为僧尼者。据郑炳林先生的研究,可知吐蕃统治时期有大量的粟特人散布在敦煌各个寺院(僧寺与尼寺),其中石姓僧尼也不少①。P.2729《吐蕃辰年(788年)三月沙州僧尼部落米净辩牒》是吐蕃占领后由算使论悉诺罗对敦煌诸寺僧尼进行清点的名册,其中粟特石姓僧尼有:龙兴寺都统石惠捷、石会如、石宝意,大云寺石法进,灵图寺石修定、石宝严、石修果、石正严,大乘寺石修行②。石姓僧人为佛教教团的领袖都统。P.3047《吐蕃时期康喜奴等施人历》记载舍施人名中有粟特胡人石什一以及活跃于吐蕃统治时期敦煌佛教界,主持讲坛讲授佛经的著名高僧“法匠石公”(后论)。另据S.542背《戌年(818年) 六月十八日诸寺丁口车牛役部》记载石姓作为寺院寺户,就有开元寺寺户石奴子、石胜奴、石什一、石再再、石曲落,莲台寺寺户石温奴,报恩寺团头石多德,兴善寺石什一、石奴子、石抱玉、石玉奴、石进玉等③。 这些资料充分说明粟特石姓出家为僧尼的人不会太少,为我们理解莫高窟第359窟14位僧尼供养像的出现提供佐证。
关键词: 敦煌石窟 文集 喇嘛宗 宗教艺术

内容

至此,可以看到该洞窟作为粟特九姓胡人石姓家族供养功德窟的大致情况。
  接下来讨论一下与该洞窟供养功德有关的僧尼施主们。共有14身僧尼像的存在,充分说明该洞窟与吐蕃统治时期敦煌寺院僧人的密切关系。 一般来讲作为家窟,这些僧尼应该属石姓出家为僧尼者。据郑炳林先生的研究,可知吐蕃统治时期有大量的粟特人散布在敦煌各个寺院(僧寺与尼寺),其中石姓僧尼也不少①。P.2729《吐蕃辰年(788年)三月沙州僧尼部落米净辩牒》是吐蕃占领后由算使论悉诺罗对敦煌诸寺僧尼进行清点的名册,其中粟特石姓僧尼有:龙兴寺都统石惠捷、石会如、石宝意,大云寺石法进,灵图寺石修定、石宝严、石修果、石正严,大乘寺石修行②。石姓僧人为佛教教团的领袖都统。P.3047《吐蕃时期康喜奴等施人历》记载舍施人名中有粟特胡人石什一以及活跃于吐蕃统治时期敦煌佛教界,主持讲坛讲授佛经的著名高僧“法匠石公”(后论)。另据S.542背《戌年(818年) 六月十八日诸寺丁口车牛役部》记载石姓作为寺院寺户,就有开元寺寺户石奴子、石胜奴、石什一、石再再、石曲落,莲台寺寺户石温奴,报恩寺团头石多德,兴善寺石什一、石奴子、石抱玉、石玉奴、石进玉等③。 这些资料充分说明粟特石姓出家为僧尼的人不会太少,为我们理解莫高窟第359窟14位僧尼供养像的出现提供佐证。
  据现可释读的僧尼供养像题名,其中女尼第一身持香炉者为“普光寺尼坚□”,由于壁画剥落,一字不明,但是“普光寺”三字与“坚”字以及后面的“供养”二字,或清晰,或字迹可完全推断出来。普光寺为始建于吐蕃时期的沙州尼寺,非常有意思的是,我们在敦煌写本中发现有可供参考的资料,P.3600《吐蕃戌年普光寺等具当寺应管尼数牒》记载当时普光寺有尼127人。其中有法号坚惠、坚戒、坚性、坚信、坚意、坚悟、坚进、坚姓④。从普光寺尼数分析,写本所记时间当为吐蕃晩期,李正宇先生认为是794年⑤。樊锦诗等先生将莫高窟第359窟断代为吐蕃统治的晩期,即公元9世纪40年代①。两者时代相距40余年,很有可能普光寺这些法号以“坚”开头的8位僧尼中,其中就有莫高窟第359窟的“坚口”。如果说该人在公元 794年时仍为一般尼众,那么到了公元9世纪40年代时已至少为50余岁的老尼,也有可能会有一定的僧职,因此排在洞窟供养像首位。又S.542V2 《普光寺尼坚意请处分尼光显状》,唐耕耦先生断定为吐蕃期写本,记载由坚意出面来申请处分同寺(即普光寺)新出家为尼的光显因水渠取水事而和其他众尼发生的纠纷,似乎说明该坚意在普光寺非一般尼众②。莫高窟第85窟(晚唐)主室东壁南侧供养像第2身题名:“口师普光寺尼坚进”, 残损不清的第一个字按常理推断应为“亡”或“故”。莫高窟第85窟是晚唐翟僧统法荣营建的功德窟,据考应建于公元862——867年③,题名中没有写 “妹”“姊”等表示亲情的字样,而写“师”,则说明该坚进非翟姓本家,且地位较高。作为公元794年就已人寺的尼众,按正常情况,到莫高窟第85窟建成时已经亡故,正好说明其在莫高窟第359窟营建时年龄比较大。只是以上诸尼没有出现俗姓,仅作推测。
  至于另一侧的僧人供养像,只发现最后一身题记“灵图寺”三字,不好再作推断。但是灵图寺作为敦煌中唐、晚唐、五代宋时期的大寺,在吐蕃统治时期必有大量的僧人和寺户,石姓人出家该寺的可能性应当很大。

附注

① 郑炳林《吐蕃统治下的敦煌粟特人》,《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 ② 唐耕耦、陆宏基《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4辑第116页,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年;郝春文《晚唐五代宋初敦煌僧尼的社会生活》第93~94页,科学出版社,1998年。 ③ 竺沙雅章《敦煌の僧官制度》,《东方学报》第31册,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1961年。竺沙雅章《中国佛教社会史研究》,同朋社,1982年;池田温《中国古代籍账研究》第523~535页,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1979年;姜伯勤《唐五代敦煌寺户制度》第25~40页,中华书局,1987年。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出版者:甘肃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2012.4

本书内容涉及对敦煌吐蕃石窟艺术样式的研究、社会政治背景探讨、造像思想研究、吐蕃密教文献研究、石窟经变画与图像专题研究、密教尊像研究、西藏考古与艺术研究、毗沙门天王像研究、莫高窟第465窟研究等多个领域。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