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蕃装非蕃人一供养人的无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3036
颗粒名称: 二、蕃装非蕃人一供养人的无奈
分类号: K879.214-53
页数: 4
页码: 96-99
摘要: 首先,敦煌壁画上的吐蕃装人物并不是吐蕃人,而是汉人或其他民族人物。唐代敦煌汉人着吐蕃装,《新唐书•吐蕃传》有明确的记载: 始,沙州刺史周鼎为唐固守,赞普徙帐南山,使尚绮心儿攻之。鼎请救回鹘,逾年不至,议焚城郭,引众东奔,皆以为不可。鼎遣都知兵马使阎朝领壮士行视水草,晨入谒辞行,与鼎亲吏周沙奴共射,彀弓揖让,射沙奴即死,执鼎而缢杀之,自领州事。城守者八年,出绫一端募麦一斗,应者甚众。朝喜曰:“民且有食,可以死守也。”又二岁,粮械皆竭,登城而谑曰:“苟毋徙佗境,请以城降。”绮心儿许诺,于是出降。自攻城至是凡十一年。赞普以绮心儿代守。后疑朝谋变,置毒靴中而死。州人皆胡服臣虏,每岁时祀父祖,衣中国之服,号恸而藏之。
关键词: 敦煌石窟 文集 喇嘛宗 宗教艺术

内容

首先,敦煌壁画上的吐蕃装人物并不是吐蕃人,而是汉人或其他民族人物。唐代敦煌汉人着吐蕃装,《新唐书•吐蕃传》有明确的记载: 始,沙州刺史周鼎为唐固守,赞普徙帐南山,使尚绮心儿攻之。鼎请救回鹘,逾年不至,议焚城郭,引众东奔,皆以为不可。鼎遣都知兵马使阎朝领壮士行视水草,晨入谒辞行,与鼎亲吏周沙奴共射,彀弓揖让,射沙奴即死,执鼎而缢杀之,自领州事。城守者八年,出绫一端募麦一斗,应者甚众。朝喜曰:“民且有食,可以死守也。”又二岁,粮械皆竭,登城而谑曰:“苟毋徙佗境,请以城降。”绮心儿许诺,于是出降。自攻城至是凡十一年。赞普以绮心儿代守。后疑朝谋变,置毒靴中而死。州人皆胡服臣虏,每岁时祀父祖,衣中国之服,号恸而藏之。
  当然,这里所指“州人”,主要是指男性。
  对吐蕃占领敦煌后的一些统治措施,敦煌文献《阴处士碑》有具体描述: 属以五色庆云,分崩帝里;一条毒气,扇满幽燕,江边乱踏於楚歌,陇上痛闻於犲叫。枭声未殄,路绝河西,燕向幕巢,人倾海外,羁维板藉,已负蕃朝。歃血盟书,义存甥舅。熊罴爱子,拆襁褓以纹身;鸳鸯夫妻,解鬟钿而辫发。岂图恩移旧日,长辞万代之君;事遇此年,屈膝两朝之主。自赞普启关之後,左衽迁阶;及宰辅给印之初,垂祛补职。蕃朝改授得前沙州道门亲表部落大使。
  承基振豫,代及全安,六亲当五秉之饶,一家蠲十一之税。复旧来之井赋,乐已忘亡;利新益之园池,光流竟岁。①《阴处士碑》所记为莫高窟第231窟营建事。该窟至今保存较完整,但我们没有在窟内的供养人像中发现有着蕃装者。
  莫高窟第158窟甬道北壁有一幅日前所知唯一画在甬道的巨幅蕃装供养人像。因为这幅画残损严重,细节部分无法辨认。虽然莫高窟第158 窟的窟主现在也无法确认,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位着吐蕃装的供养人不是吐蕃僧人(图4)。
  莫高窟第359窟是出现蕃装供养人最多的洞窟。20多身男供养人中,除少数几位着僧装外,大部分都着蕃装(图5 );而相对的女性供养人均着汉装。最近沙武田先生辨识出部分供养题记,表明这些男女供养人均属于一史姓家族,而非吐蕃人。这一发现对敦煌吐蕃时期的石窟研究有重要意义,笔者这里说的蕃装问题即其中之一。详细情况可见沙武田先生的论文①。
  莫高窟第220窟甬道南壁龛内西壁绘有一对男女蕃装供养人和一汉装年轻女性供养人,分列于红色榜书牌左右的两边(图6)。莫高窟第220 窟俗名翟家窟,建于唐初;翟氏为敦煌望族,第220窟自唐初建成至宋初 300多年,一直由翟氏家族人保护、管理和维修,洞窟上也保存有相关的记录。因此,这对着蕃装的男女供养人也应该是翟氏族人。红色发愿文榜牌上面没有书写痕迹,可能当时没有书写文字记录;笔者个人认为,榜牌右边的那对蕃装男女应该是夫妇,而榜牌左边的汉装年轻女性可能是他们的女儿。
  莫高窟第225窟的王沙奴供养像是大家比较熟知的蕃装人物(图7)。但仅从其姓名可知,他不是吐蕃人,而是汉人,或者其他民族人。因为现有资料证明吐蕃时代没有吐蕃人改用汉姓的。
  以上画面都说明,着蕃装者不一定是蕃人,而汉人着蕃装在一般情况下是出于无奈。
  榆林窟第25窟的“老人入墓图”中,全为汉装人物(图8),这大概就是前述《新唐书•吐蕃传》中所谓“时祀父祖,衣中国之服”。这里反映的是吐蕃统治时期的特殊历史条件下的特殊风情,是史书所记当时社会生活情景的生动展现。

附注

①见敦煌遗书P.4638等,参见马德《敦煌莫高窟史研究》第292页,甘肃教育出版社, 1996 年。 ①沙武田《莫高窟吐蕃期洞窟第359窟供养人画像研究——兼谈粟特九姓胡人对吐蕃统治敦煌的态度》,本书第109页。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出版者:甘肃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2012.4

本书内容涉及对敦煌吐蕃石窟艺术样式的研究、社会政治背景探讨、造像思想研究、吐蕃密教文献研究、石窟经变画与图像专题研究、密教尊像研究、西藏考古与艺术研究、毗沙门天王像研究、莫高窟第465窟研究等多个领域。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