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图书 |
唯一号: | 290120020210003032 |
颗粒名称: | 六、结语 |
分类号: | K879.214-53 |
页数: | 2 |
页码: | 92-93 |
摘要: | 本文就壁画中赞普像的出现与经典的对应关系进行了探讨,其出现是壁画的绘制者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将佛典内容进行变通而成。赞普问疾听法图的粉本应源于吐蕃地区,由汉藏艺术家们共同创作而成,而赞普和侍从服饰及容貌的相似性则是当时敦煌地区民众审美观念的反映。莫高窟第158窟吐蕃赞普和中原帝王皆绘以头光,应是天子观念及崇佛思想在壁画中的延伸中唐吐蕃统治时期的绘有《维摩诘经变》的洞窟多由地方大族所营建,问疾听法图的变化可间接反映出民众对吐蕃统治的态度。吐蕃赞普像作为中唐吐蕃统治时期敦煌壁画中的重要元素,其变迁过程也是吐蕃统治下敦煌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 |
关键词: | 敦煌石窟 文集 喇嘛宗 宗教艺术 |
出版者:甘肃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2012.4
本书内容涉及对敦煌吐蕃石窟艺术样式的研究、社会政治背景探讨、造像思想研究、吐蕃密教文献研究、石窟经变画与图像专题研究、密教尊像研究、西藏考古与艺术研究、毗沙门天王像研究、莫高窟第465窟研究等多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