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经变》的介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3023
颗粒名称: 《涅槃经变》的介绍
分类号: K879.214-53
页数: 1
页码: 80
摘要: 《涅槃经变》也是吐蕃统治时期敦煌壁画中着力表现吐蕃赞普的重要题材,但仅在莫高窟第158窟出现。佛藏涅槃部经典种类较多,以北凉昙无谶译《大般涅槃经》影响最大,共13品40卷。《大般涅槃经》南传后,刘宋高僧慧严认为其“文言致善,而品数疏简,初学难以措杯”①,遂与慧观、 谢灵运等在法显译6卷本《佛说大般泥洹经》的基础上,将昙无谶译本《大般涅槃经》重新划分为25品35卷,依然名为《大般涅槃经》后世将前者称为“北本”,将后者称为“南本”,两者仅是品、卷数量方面的差异。据景盛轩先生研究,敦煌遗书中《大般涅槃经》有近千个卷号,以北本为主,还有一些南本和少数的南北混杂本②。敦煌石窟中的《涅槃经变》则以莫高窟第148窟最具代表性,依据若干画面下部的榜题,不难发现其绘制以南本为依据,这应当和窟主的喜好有关。参照北本在敦煌地区的流传广度以及南本在莫高窟第148窟《涅槃经变》绘制中的体现,很难说明第158窟《涅槃经变》所依据经典版本,毕竟两者文意相去不远。
关键词: 敦煌石窟 文集 喇嘛宗 宗教艺术

内容

《涅槃经变》也是吐蕃统治时期敦煌壁画中着力表现吐蕃赞普的重要题材,但仅在莫高窟第158窟出现。佛藏涅槃部经典种类较多,以北凉昙无谶译《大般涅槃经》影响最大,共13品40卷。《大般涅槃经》南传后,刘宋高僧慧严认为其“文言致善,而品数疏简,初学难以措杯”①,遂与慧观、 谢灵运等在法显译6卷本《佛说大般泥洹经》的基础上,将昙无谶译本《大般涅槃经》重新划分为25品35卷,依然名为《大般涅槃经》后世将前者称为“北本”,将后者称为“南本”,两者仅是品、卷数量方面的差异。据景盛轩先生研究,敦煌遗书中《大般涅槃经》有近千个卷号,以北本为主,还有一些南本和少数的南北混杂本②。敦煌石窟中的《涅槃经变》则以莫高窟第148窟最具代表性,依据若干画面下部的榜题,不难发现其绘制以南本为依据,这应当和窟主的喜好有关。参照北本在敦煌地区的流传广度以及南本在莫高窟第148窟《涅槃经变》绘制中的体现,很难说明第158窟《涅槃经变》所依据经典版本,毕竟两者文意相去不远。
  昙无谶译《大般涅槃经》中关于国王等世俗众人举哀的记载十分简要。《寿命品》中言及佛行将涅槃之时,前往探视佛的世俗信众“有二恒河沙诸优婆塞,受持五戒威仪俱足,其名曰威德无垢称王优婆塞,善德优婆塞等……有三恒河沙诸优婆夷……复有七恒河沙诸王夫人……”③。此外, 大致再无相关细节性描述。慧严等改编的南本《大般涅槃经》亦在《序品》 中做了类似的记述④。由此可见,《涅槃经变》中举哀图的出现与《维摩诘经变》中问疾听法图如出一辙,并非佛教经典的完全写实,应当都属佛教世俗化的表现。画师无法完全依照《大般涅槃经》对上述各国国王及臣属举哀进行真实的绘制,故而转向相对熟悉的中原帝王和其他各国国王,这样具有更多的现实意义。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出版者:甘肃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2012.4

本书内容涉及对敦煌吐蕃石窟艺术样式的研究、社会政治背景探讨、造像思想研究、吐蕃密教文献研究、石窟经变画与图像专题研究、密教尊像研究、西藏考古与艺术研究、毗沙门天王像研究、莫高窟第465窟研究等多个领域。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