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吐蕃、归义军时期敦煌三界诸天的信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3016
颗粒名称: 五、吐蕃、归义军时期敦煌三界诸天的信仰
分类号: K879.214-53
页数: 1
页码: 77
摘要: 从抄经和经变的情况来看,吐蕃、归义军时期敦煌三界诸天的信仰主要是兜率天和忉利天信仰①。虽然兜率天信仰在敦煌早已流行,但是唯识学巨擘玄奘、窥基等都以兜率天为归宿,吐蕃、归义军时期在中原弥勒信仰趋于衰落的情况下,敦煌地区的弥勒信仰仍然保持了一定的势头,这与唯识学的传播当有一定的关系。吐蕃、归义军时期《天请问变》的流行更是与唯识学的传播直接相关,主要体现在:经变依据的佛经是唯识学巨擘玄奘翻译;玄奘弟子文轨的注疏促进了《天请问经》及经变在敦煌的流行;经变注重天宫的图像学特征、突出生天思想也是受到唯识学在敦煌传播的推动。《天请问经》本来并没有提到帝释天或忉利天宫,但是因为信众对三界诸天中的帝释天最为熟悉,因此在敦煌信众眼中,《天请问变》上部的天宫自然也就成为了帝释天居住的忉利天宫。吐蕃、归义军时期《弥勒变》和 《天请问变》的流行、对应与生天思想密切相关,当时很多洞窟都是为已亡父母荐亡追福而建,因此它们在洞窟中就有了实际的意义,这应即它们流行、对应的内在动因。 因此,可以大致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敦煌信众眼中,吐蕃时期《弥勒变》和《天请问变》的对应主要是兜率天、忉利天的对应,它们实际上都表达了生天思想;第二,唯识学巨擘玄奘及其弟子在翻译、注疏《天请问经》时宣扬了生天思想,唯识学在敦煌的传播推动了盛唐末至吐蕃、归义军时期《天请问变》的流行以及与《弥勒变》稳定的对应。
关键词: 敦煌石窟 文集 喇嘛宗 宗教艺术

内容

从抄经和经变的情况来看,吐蕃、归义军时期敦煌三界诸天的信仰主要是兜率天和忉利天信仰①。虽然兜率天信仰在敦煌早已流行,但是唯识学巨擘玄奘、窥基等都以兜率天为归宿,吐蕃、归义军时期在中原弥勒信仰趋于衰落的情况下,敦煌地区的弥勒信仰仍然保持了一定的势头,这与唯识学的传播当有一定的关系。吐蕃、归义军时期《天请问变》的流行更是与唯识学的传播直接相关,主要体现在:经变依据的佛经是唯识学巨擘玄奘翻译;玄奘弟子文轨的注疏促进了《天请问经》及经变在敦煌的流行;经变注重天宫的图像学特征、突出生天思想也是受到唯识学在敦煌传播的推动。《天请问经》本来并没有提到帝释天或忉利天宫,但是因为信众对三界诸天中的帝释天最为熟悉,因此在敦煌信众眼中,《天请问变》上部的天宫自然也就成为了帝释天居住的忉利天宫。吐蕃、归义军时期《弥勒变》和 《天请问变》的流行、对应与生天思想密切相关,当时很多洞窟都是为已亡父母荐亡追福而建,因此它们在洞窟中就有了实际的意义,这应即它们流行、对应的内在动因。
  因此,可以大致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敦煌信众眼中,吐蕃时期《弥勒变》和《天请问变》的对应主要是兜率天、忉利天的对应,它们实际上都表达了生天思想;第二,唯识学巨擘玄奘及其弟子在翻译、注疏《天请问经》时宣扬了生天思想,唯识学在敦煌的传播推动了盛唐末至吐蕃、归义军时期《天请问变》的流行以及与《弥勒变》稳定的对应。

附注

①敦煌抄经题记中明确体现了生天思想的有S.0086、S.0980、S.1023、S.1317、S.1945、 S.2650、S.5544,P.3135等,其中大多都是上生兜率天。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出版者:甘肃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2012.4

本书内容涉及对敦煌吐蕃石窟艺术样式的研究、社会政治背景探讨、造像思想研究、吐蕃密教文献研究、石窟经变画与图像专题研究、密教尊像研究、西藏考古与艺术研究、毗沙门天王像研究、莫高窟第465窟研究等多个领域。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