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 文轨提到地狱有热、寒、边三大类,其中热、寒地狱又各有八小类,边地狱有三小类, 总计十九小类,并说“虽有人间煞缚、枷锁、怨会、爱离、病死等苦,及以畜生、饿鬼之苦,比于地狱,百分不及其一。及至千万那由他分,亦不及其一。故言‘地狱极重苦’ 也。”文轨著,李际宁整理《天请问经疏》,《藏外佛教文献》第一辑,宗教文化出版社, 1995 年。
① 王中旭(阴嘉政窟:礼俗、法事与家窟艺术》第143页,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学位论文, 2009 年。
② 玄奘《天请问经》,《大正藏》第15册,第124页下。
③ 方广锠《藏外佛教文献》第一辑第90页,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年。
④ 上山大峻《敦煌佛教研究》,法藏馆,1990年;姜伯勤《敦煌本乘恩帖考证), 《敦煌礼乐与宗教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樊锦诗《玄奘译经与敦煌壁画》,《敦煌研究》2004年第2期。
① 樊锦诗《玄奘译经与敦煌壁画》,《敦煌研究》2004年第2期。
② 三界是佛教构造的未脱离生死六道轮回众生居住的场所,包括欲界、色界和无色界, 三界则可细分为九地。欲界是未脱离情、色、食、淫四种欲望之诸有情居住的世界,包括上部六天,中部人界四大洲及下部地狱等,总称五趣杂居地,其中欲界六天即四大天王众天、三十三天(包括忉利天)、夜摩天、睹史多天(即兜率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其中我们比较熟悉的有弥勒菩萨所居之兜率陀天、帝释天为天主之忉利天。色界是未脱离情、色二欲诸天之所居处,色界天包括四静虑处,或叫四禅处,即离生喜乐地、定生喜乐地、离喜妙乐地、舍念清静地。第一静虑处有三天,即梵众、梵辅、大梵天,大梵天乃第一静虑处三天之君主,经常与忉利天天主帝释天对应。此外,第二、三静虑处亦均有三天,第四静虑处有八天。文轨所说的净天即第四静虑处九天中从第三广果天往上之五天,因为只有圣人才能居住在这五天上,故名净天。色界往上之无色界乃未脱离情欲诸天之所居,包括空处、识处、无所有处及非想非非想处。
③ 即东胜申洲、南瞻部洲、西牛倶洲、北俱卢洲,图中北俱卢洲未绘出。
① 其中无想天和广果天并列,表示两天位于一处。
② 胡同庆《P.2824《三界九地之图》内容考证》,《敦煌研究》1996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