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图书 |
唯一号: | 290120020210003013 |
颗粒名称: | 二、阴嘉政窟(莫高窟第231窟)介绍 |
分类号: | K879.214-53 |
页数: | 6 |
页码: | 65-70 |
摘要: | 完工于公元839年的阴嘉政窟(莫高窟第231窟)主室北壁东侧绘《弥勒变》,南壁东侧绘《天请问变》,两铺经变上部均绘一院落,十分引人注目 (图2~4)。阴嘉政窟并不是一个特例,吐蕃归义军时期的《弥勒变》《天请问变》大都有此特点。吐蕃窟中《西方变》亦有注重院落、楼阁的特点,如果说《西方变》只是为了强调净土庄严、适应新的构图形式的需要,而在内涵上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话,《弥勒变》和《天请问变》则不然,它们均在画面上部描绘了与经变关系密切而又相对独立的天宫,其中《弥勒变》上部表现的是内有交脚坐弥勒菩萨、与弥勒上生相关的兜率天宫,如约完工于大历十一年(776年)的李大宾窟(莫高窟第148窟)主室南壁龛上部《弥勒变》上部天宫就有“兜率陀天宫”的题匾(图5)。虽然唐代以来敦煌《弥勒变》基本都包含有上生、下生两个场景,但自盛唐末李大宾窟开始《弥勒变》发生了一个重要的变化,即上部表现弥勒上生的兜率天宫多被描绘成一个相对独立、封闭的院落,这种变化既起了对兜率天宫的强调作用,也适应了与对面(主室北壁龛上部)新出现的《天请问变》对应的需要(图6、 7)。 |
关键词: | 敦煌石窟 文集 喇嘛宗 宗教艺术 |
出版者:甘肃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2012.4
本书内容涉及对敦煌吐蕃石窟艺术样式的研究、社会政治背景探讨、造像思想研究、吐蕃密教文献研究、石窟经变画与图像专题研究、密教尊像研究、西藏考古与艺术研究、毗沙门天王像研究、莫高窟第465窟研究等多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