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杨明芬颇具启发性的思路和观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3012
颗粒名称: 一、杨明芬颇具启发性的思路和观点
分类号: K879.214-53
页数: 2
页码: 64-65
摘要: 吐蕃归义军时期《弥勒变》为何能与《天请问变》形成比较稳定的对应关系,这一直是困扰研究者的难题。在本文论述之前,先介绍一下杨明芬 (释觉旻)颇具启发性的思路和观点。
关键词: 敦煌石窟 文集 喇嘛宗 宗教艺术

内容

吐蕃归义军时期《弥勒变》为何能与《天请问变》形成比较稳定的对应关系,这一直是困扰研究者的难题。在本文论述之前,先介绍一下杨明芬 (释觉旻)颇具启发性的思路和观点。
  杨明芬在《唐代西方净土礼忏法研究——以敦煌莫高窟西方净土信仰为中心》第六章第四节专门谈到了《弥勒变》和《天请问变》对应的问题, 她先以“《天请问经》虽有唯识宗人作疏,但此经并非该宗所依之主要经典,也没有明显的唯识学色彩”为由,否认了两者的对应与宗派思想的关系,她认为: 笔者以它(指《天请问变》)和弥勒经变对置的规律性以及弥勒净土是处于三界内的兜率天之属性两点来推论,造窟者应该是取《天请问经》经题和主角天神来象征天国的意义,所以才在诸多净土变中选择同属天界的弥勒净土来搭配。这也就解释了部分的《天请问经变》和《思益梵天所问经变》《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搭配的原因。因为其他两种经变所依据的经典内容都是以天神为主角向佛问法的内容,具有天道思想的意涵。① 接下来杨明芬认为《天请问变》等表现天道的经变与荐亡追福的习俗有关,她列举了两条生天与死亡关系密切的证据:第一,《药师经》提供可以往生西方净土或天道的药师法门;第二,晚唐五代敦煌流行的《佛说阎罗王授记四众预修生七往生净土经》简称《预修生七经》)中经题虽言往生净土,但经文中充满生天的思想杨明芬还联系到家窟,认为: 表现在家窟中,便是以报恩经变、报父母恩重经变来表现对现世父母的孝道;对过往考妣先人则以西方净土变、弥勒经变、天请问经变、思益梵天所问经变代表超度先人往生的善处。② 杨明芬以绘制经变的功德——生天的思想来解释《弥勒变》和《天请问变》的对应,并将它们和荐亡联系起来,笔者是十分赞同的。但是为什么是在盛唐末至吐蕃时期统治两者开始稳定的对应③? 又为什么是《天请问变》而不是与天道相关的其他经变与传统的《弥勒变》形成稳定的对应关系?本文拟在进一步论证《天请问变》和荐亡、生天关系的基础上,探讨吐蕃时期《弥勒变》和《天请问变》流行、对应的原因。需要说明的是,归义军时期延续了盛唐末、吐蕃统治时期形成的《弥勒变》《天请问变》突出天宫的图像学特征和对应的特点,在流行、对应原因上和吐蕃统治时期具有一致性。

附注

① 杨明芬(释觉旻)《唐代西方净土礼忏法研究——以敦煌莫高窟西方净土信仰为中心》 第302页,民族出版社,2007年。 ② 同①,第309页。 ③ 现在发现《弥勒变》和《天请问变》最早对应的洞窟实际上是吐蕃占领敦煌前夕开凿的李大宾窟(莫高窟第148窟),吐蕃占领敦煌之前的洞窟目前仅发现此一例。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出版者:甘肃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2012.4

本书内容涉及对敦煌吐蕃石窟艺术样式的研究、社会政治背景探讨、造像思想研究、吐蕃密教文献研究、石窟经变画与图像专题研究、密教尊像研究、西藏考古与艺术研究、毗沙门天王像研究、莫高窟第465窟研究等多个领域。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