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敦煌“中唐一吐蕃样”对《维摩变》图式的成功改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2980
颗粒名称: 二、敦煌“中唐一吐蕃样”对《维摩变》图式的成功改编
分类号: K879.214-53
页数: 2
页码: 29-30
摘要: 敦煌“中唐一吐蕃样”对《维摩变》图式的成功改编为归义军,尤其是曹氏归义军时期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敦煌现存归义军时期的《维摩变》约有30余铺,是描绘《维摩变》数量最多的时间段。壁画图式作了一个重大改变,即将“中唐一吐蕃样”的“文殊一皇帝”组与“维摩一赞普”组作了对调,方位对调后的图像中,文殊下的世俗人物改画成了着朝服的官员,维摩下的赞普及侍从改画成了于阗、回鹘等西域诸王及其部从,最典型的《维摩变》出现在曹氏归义军首领或家族的洞窟中。这个图式又是新的面貌,本文称之为“归义军样”。
关键词: 敦煌石窟 文集 喇嘛宗 宗教艺术

内容

敦煌“中唐一吐蕃样”对《维摩变》图式的成功改编为归义军,尤其是曹氏归义军时期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敦煌现存归义军时期的《维摩变》约有30余铺,是描绘《维摩变》数量最多的时间段。壁画图式作了一个重大改变,即将“中唐一吐蕃样”的“文殊一皇帝”组与“维摩一赞普”组作了对调,方位对调后的图像中,文殊下的世俗人物改画成了着朝服的官员,维摩下的赞普及侍从改画成了于阗、回鹘等西域诸王及其部从,最典型的《维摩变》出现在曹氏归义军首领或家族的洞窟中。这个图式又是新的面貌,本文称之为“归义军样”。
  “归义军样”的《维摩变》发生在晚唐五代藩镇割据、天下无君的乱世形势下,原来的“贞观样”和“中唐一吐蕃样”中的王朝正朔已经不在,敦煌的归义军政权如何自处成了这个时期的主题。归义军为求自保,斡旋在于阗、回鹘政权之间,利用联姻等外交手段维护其政权的稳定,在河西的政治格局中如履薄冰,既不愿失去地方诸侯的尊严,又不敢妄自尊大,这种复杂心理在曹氏归义军的洞窟中得到明显地表现,《维摩变》“归义军样” 即是归义军统治者心路历程的真实记录。
  莫高窟第98、108、146、61窟属于归义军身份的家族大窟,皆有经过改编的大幅《维摩变》图像。画面所见均是“维摩一外族”组居于主位,“文殊一归义军”组居于次位,图式语境似在说明敦煌归义军的形势,谁主谁次。其实这是归义军时期的《维摩变》不断被重复或者反复被追问的潜台词。
  敦煌《维摩变》由“贞观样”引导的图式变化,直接或间接地与敦煌、河西的历史联系在一起,曲折而隐晦地传递着不同政治势力在敦煌地区的消长。敦煌的功德主和画工借助佛教的功德行为,总能将时代的主题和现实生活投射其中。《维摩变》由“贞观样”而“中唐一吐蕃样”而“归义军样” 的阶段性图式语境转换,自身已构成了一段趣味隽永的历史语境。谁主沉浮?《维摩变》可为注解。

知识出处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敦煌吐蕃统治时期石窟与藏传佛教艺术研究》

出版者:甘肃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2012.4

本书内容涉及对敦煌吐蕃石窟艺术样式的研究、社会政治背景探讨、造像思想研究、吐蕃密教文献研究、石窟经变画与图像专题研究、密教尊像研究、西藏考古与艺术研究、毗沙门天王像研究、莫高窟第465窟研究等多个领域。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