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孝锡烈士事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九辑》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2874
颗粒名称: 王孝锡烈士事略
分类号: K294.2
页数: 10
页码: 37-46
摘要: 王孝锡同志,又名遂五,甘肃省宁县太昌镇人,生于一九〇三年。一九一〇年在家乡太昌镇小学读书,一九一八年到平凉县考入省立第二中学。王孝锡同志青年时代在伟大的 “五四”运动影响下,积极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向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文化、旧传统观念和旧势力,作不妥协的斗争。
关键词: 文史 资料 王孝锡

内容

王孝锡同志,又名遂五,甘肃省宁县太昌镇人,生于一九〇三年。一九一〇年在家乡太昌镇小学读书,一九一八年到平凉县考入省立第二中学。
  王孝锡同志青年时代在伟大的 “五四”运动影响下,积极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向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文化、旧传统观念和旧势力,作不妥协的斗争。
  一九二三年十二月,他考入公立西北大学。当时李大钊同志主编的《新青年》和党在上海的刊物《向导》在学校广泛流传, 进一步激发了他追求革命真理的强烈欲望,他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列主义思想,积极探求革命理论。这时全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斗争,王孝锡同志在西安积极参加了牵生运动,反对军阀统治和帝国主义侵略,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民主思想。
  —九二五年五月三十日,英帝国主义在上海公然屠杀我国人民,制造了近代史上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帝国主义的暴行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王孝锡同志在党的领导下,参加并组织了反对帝国主义的群众团体,向广大人民宣传爱国主义思想,组织学生罢课游行。同年暑假回家期间,路经陕西永寿县城,正遇集日,他不顾一路徒步跋涉的疲劳和个人安危,在集市上对群众发表演说,向群众介绍“五卅”惨案的真相,痛斥帝国主义侵略我茵,揭露反动军阀卖国媚外的罪行。王孝锡同志慷慨激昂的演说,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称赞。
  一九二三年六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 确定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六年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当时,国民党的左派在各地国民党组织中都占优势,国民党右派与左派之间的斗争也很激烈,甘肃也不例外。一九二五年,冯玉祥任西北边防督办,宣布反对军阀吴佩孚,国民党北京执行部委员李大钊同志即推荐国民党左派分子延国符和共产党员钱清泉、宣侠父等,到冯玉祥部担任政治工作。冯任甘肃督军后,派暂编第二师师长刘郁芬入甘代行职务,延国符、钱清泉、宣侠父亦随同入甘,延国符任甘肃军务督办公署政治处长,钱清泉任副处长,宣侠父任第二师政治处长。钱清泉、宣侠父同志利用工作之便, 在甘肃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建立并扩大党的组织,在地方和部队中发展共产党员,引起了国民党甘肃临时党部负责人、国民党右派田崑山等人的嫉视和反对,制造矛盾,离间国共两党合作关系,极力反对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一九二七年二月四日(旧历春节),钱清泉、宣侠父、延国符、王陶、阎可选、邱纪明、张谷(张一悟)等同志领导国民党左派,驱逐了以田崑山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分子等六、七人,解散了国民党兰州市党部,选举延国符、王陶、钱清泉、李印平、邱纪明、韩芝惠、阎可选、丁益三等左派,组成国民党甘肃临时党部,掌握了国民党省、市党部,创办报纸,开展宣传活动,进步力量和革命活动十分高涨。田崑山等人被逐后,逃往郑州向冯玉祥控告延国符、钱清泉、宣侠父。冯电令刘郁芬将钱清泉、延国符同志押解赴陕,严办其他闹事共产党员,并命令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开封政治分会派人来甘调查。当时,开封政治分会的负责人是刘伯坚。刘伯坚同志系共产党员,遂派胡廷珍①、马凌山②、保至善③、王孝锡四人为特派员来甘整理国民党甘肃临时党部的党务工作。王孝锡同志于一九二六年,在西北大学经吕佑乾④等同志介绍已加入中国共产党,胡廷珍、马凌山、保至善三位同志也是共产党员。他们到兰州后,以国民党特派员的身份,努力推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组织人民团体,开展群众运动,力谋使国民党甘肃党部走新三民主义的道路。同时,他们组织改选了原有的中共甘肃特别支部,健全了党的机构,胡廷珍同志被选为书记,马凌山同志为宣传部长,王孝锡同志为组织部长,特别支部中党员有保至善、贾宗周、王陶、秦仪贞、焦亚男、韩玉贞等,又积极发展党员十余人。并建立了党的外围组织“青年社”⑤,由王孝锡任社长,马凌山兼书记,社员有陈日新、王陶、焦亚男、袁子敬、谈仲瑜、杨秀英、杨瑞云等数十人,以兰州女子师范学校为集会地点,在五泉山邸家庄印刷出版《妇女之声》⑥等刊物,积极宣传妇女解放的进步思想。并把省立兰州一中的校刊变为宣传革命理论的讲坛,宣传党的主张,向国民党右派开展了尖锐的抨击。
  一九二七年国民党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蒋介石于四月中旬“密电张作霖,主张将所捕共产党人即行处决,以免后患。”⑦四月二十八日,大军阀张作霖在北京屠杀了李大钊等二十同志。李大钊同志被害后,王孝锡等中共甘肃特别支部的领导人,在兰州东校场和临洮等地公开举行了追悼会。六月七日,王孝锡同志在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七方面军第二军事学校特刊上发表了题为《悼北京死难烈士》的诗:霹雷一声。
  在阴霾沉沉、妖气弥漫的北京。
  现出霞光万道——主义的鲜花,烈士的血星,表现在帝国主义者的发抖中。
  你们的精神,高唱在民族解放运动中。
  你们的声音,革命导师,人类明星,你们一面引颈,一面高呼:“枪弹是革命者的饭食,死是革命者的归宿,被压迫阶级最后的胜利”。
  这是何等的悲壮啊!你们是为党、为国,为全人类解放而牺牲。 这是何等的光荣! 后死者的我们,恨不能列于诸君之林,与贼拚命,真惭愧!可是诸君的鲜血,深注在我们的脑中,应当怎样的努力?前进!奋斗!杀贼!才能完成你们未竟之功,慰你们在天之灵。
  他的这首诗悲恸地抒发了对革命先烈的沉痛悼念和继承先烈遗志、誓死革命的决心。
  一九二七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五月间,冯玉祥与蒋介石合流,下令解散共产党的组织,惩办共产党员。甘肃党的组织遭到破坏,先后有二十多位同志惨遭杀害,党在甘肃的工作受到了重大损失。王孝锡等同志奉命调往郑州,他到西安后立即向党组织联系,并请示工作,经组织介绍去会见刘伯坚⑧同志。到洛阳后,刘伯坚同志已赴汉口,于是他们化装同赴汉口,和当时党在汉口的通讯组织——“长江书店”⑨取得联系。党指示他们仍回陕甘坚持革命工作。他们回到西安后,闻保至善同志已被捕,陕西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形势非常不利,党组织即派他们去宁县。不久任鼎昌⑩同志由西安带回党的指示信,要他们在宁县地区建立党的组织,王孝锡和胡廷珍等同志建立了中共彬(陕西省彬县)宁(甘肃省宁县)支部,由王孝锡同志任书记,积极发展党员,并指导王锡三、邵三刚、傅明玉等人在陇东发动农民抗捐运动。同时决定胡廷珍到河州(临夏)组织支部,任鼎昌到平凉组织支部。王孝锡在宁县、旬邑、彬县地区积极开展活动, 深入农村、工矿宣传革命道理,着手组织工农武装斗争。王孝锡同志到彬县百子沟煤矿,下煤窑,进工棚,和矿工交朋友,了解他们的疾苦,组织矿工进行斗争。
  —九二八年,宁县、旬邑等地,地主豪绅勾结官府,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压榨,抓伕派粮,苛捐杂税,加之灾荒连年,天灾人祸使广大群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到处是啼饥号寒,卖儿鬻女的悲惨景象,劳苦大众与地主豪绅、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十分尖锐。王孝锡和许才升、吕佑乾、王彦升等同志组织了旬邑的农民暴动,打土豪斗恶霸,将土豪劣绅的粮食、钱财、衣物等分给广大贫苦农民,有力地打击了土豪劣绅的气焰,猛烈地冲击着军阀、官府的统治。 不久,旬邑农民暴动失败了。许才升⑪、吕佑乾、吕凤岐、王清碧、王朗轩等同志被国民党反动派活埋。王孝锡同志悲痛欲绝,写了题为《吊革命死者》的诗:杀身实现苏维埃,挽救工农登仙阶。
  生平浩气真难泯,革命史中第一页。
  议案一决凛冰霜,壮士奋臂赴杀场。
  新旧军阀齐丧胆,贪污劣绅为亡羊。
  流水落花旧世界,东亚第二见阳光。
  静夜悲声隐隐扬,丑贼送君赴杀场。
  枪声已息君犹哀,烈士坑中含土亡。
  王孝锡同志毫不气馁,继续坚持革命活动,在宁县、旬邑、 彬县一带展开斗争。为了表示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 曾作诗一首:任何力量,不能移我之心,任何力量,不堪动我之情。
  我的主义驱使我不能一刻留停,我的责任策砺我不能一刻安一腔热血要洗遍地球西东!他回到宁县,根据党的指示,在宁县组织了农民自卫军,发展农民武装和党的地下组织,积极发展党员。当时宁县一带农民自发组织的各种团体及队伍很多,为了团结对敌,使这些自发的组织不被敌人利用或各个击破,王孝锡亲自到农村小镇,走乡串户向农民宣传革命道理,教育改造自发的农民队伍,引导他们向革命的方向发展。在王孝锡同志耐心细致的帮助下,迅速发展了一支农民武装力量。
  一九二八年七月,王孝锡得知保至善同志被敌人杀害于郑州,他悲感交集,在宁县小户石家村山神庙墙壁上写有《吊故友》诗一首:—缕清风半轮月,深山幽处暗举哀.回忆往事肠欲断,追荐惟有眼中血。
  一九二八、七、十一同年,陕西省党组织由于叛徒的告密被破坏。国民党反动派即令甘肃省政府主席刘郁芬,大肆搜捕共产党员,査禁进步书刊。当时国民党反动分子田崑山密派杨天枢等,到宁县与伪县长効维国暗中勾结,一九二八年十月在叛徒的带领下,王孝锡同志在宁县太昌家中被捕,被捕时从容不迫,在太昌街上一面庙的墙壁上奋臂题诗两首:慷慨歌太平,从容作楚囚。
  暴刀逞一快,何惜少年头。
  书剑漂流二十年,国事无端尚依然。 革命未成身先捕,普罗自在人世间。王孝锡同志被捕后,即被押解兰州,在狱中仍然积极宣传马列主义的革命真理,在敌人法庭上,痛斥封建军阀和国民党反动派误国残民的罪恶。在狱中受尽了折磨,面对敌人的酷刑,他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至死不向敌人低头,始终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员的英勇气概。
  一九二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夜,王孝锡同志得知敌人要杀害他时,毫无惧色,给父母写了一首诀别词:纵有垂天翼,难脱今夜险。
  问苍天,何不行方便!驾慧船,搬我直到日月边。
  —夕风波路三千,把家园骨肉,齐抛闪。
  自古英雄多患难,岂徒我今然!望爹娘,休把儿挂念,养玉体,度残年,尚有一兄三弟,足供欢颜。
  儿去也,莫牵连!一九二八年十二月三十日晨,王孝锡同志被敌人押上囚车, 在去刑场的路上高呼“共产党万岁! ” “共产主义万岁!” “中国共产党员杀不完! ”慷慨激昂的口号,刽子手用刀砍其臂,血溅丈余,他依然高呼口号不息。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 中国人民的好儿子、党在甘肃早期领导人之一的王孝锡同志,被国民党反动派刘郁芬杀害了,终年二十五岁。
  注:吕佑乾,河北省枣强县人。早年在北京大学读书时,接受了李大钊等同志的影响,在大革命前参加中国共产党。一九二六年到西安省立第一中学任教务主任,在此期间努力传播马列主义思想,积极开展革命活动。一九二八年由陕西省中共党组织派往旬邑指导农民运动,是旬邑农民革命暴动的领导人之一。旬邑农民革命暴动失败后,被敌人活埋。
  ② 胡廷珍,原名胡玉芝,甘肃临夏人。一九二四年经李大钊同志介绍, 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北京积极参加革命活动。不久党组织派往广州北伐军总部任宣传股股长,后调西北军冯玉祥部政治部做党务工作。 一九二六年十二月,西北政治委员会决定派往甘肃开展革命工作,任中共甘肃特别支部书记。一九二七年“四一二”大屠杀,被国民党反动派通缉,不久死于新疆。
  ③ 马凌山,陕西省合阳人,早期共产党员。一九二六年与王孝锡等一同来兰,参加革命活动,担任中共甘肃特别支部宣传部长,并在党的外围组织《青年社》任书记。一九二七年蒋介石背叛革命,遭敌人杀害。
  ④ 保至善,字乐庭,甘肃省崇信县人。生于一九〇二年,早年在西北大学与王孝锡同学,在校期间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一九二五年在西北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六年与王孝锡等受党的派遣,到兰州开展党的活动,是中共甘肃特别支部领导人之一。一九二七年在西安被捕,后解押郑州,一九二八年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终年二十六岁。⑤ “青年社”是在中共甘肃特别支部领导下的外围组织。
  ⑥ 《妇女之声》,是甘肃最早宣传妇女解放的刊物。
  ⑦ 见一九二七年五月十二日武汉《民国日报》。
  ⑧ 刘伯坚,四川平昌县人,生于一八九四年。一九二〇年至一九二二年曾在比利时和法国勤工俭学。一九二二年参加中国旅欧少年共产党。一九二四年党派赴苏联学习,一九二五年回国,曾任冯玉祥部政治部主任。一九三四年任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在湘赣老根据地坚持斗争。一九三五年三月在战斗中受伤被俘,三月二十日遇害。刘伯坚同志革命事迹,详见《人民日报》1980年7月30日三版刘虎生、秦燕士、 刘豹生纪念文章《镣声铿锵气如虹》。
  ⑨ “长江书店”设在汉口济生路,当时是我党汉口地下组织联络地点。
  ⑩ 任鼎昌,字宜之,甘肃省宁县人,大革命时期在西北大学入党。一九二七年在冯玉祥部队作党的政治工作,一九二八年被捕,被捕时公开身份是省立平凉第七师范教员,一九二九年在兰州监狱中被敌人折磨病死。
  ⑪许才升,陕西省旬邑县人。早年参加西安中山学院农民运动班,早期共产党员。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任中共旬邑县党委书记兼农民协会主席,并担任旬邑髙等小学校长,是组织领导旬邑农民暴动的创始人之一。一九二八年被特务分子刘兴汗逮捕,同年被敌人活埋。临刑前谈笑自若,高唱秦腔并髙呼“中国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
  ⑫吕风歧,陕西省咸阳三桥人,中国共产党党员。陕西省立第一中学毕业,后担任旬邑县髙等小学教员,一九二八年被国民党反动派活埋。
  ⑬王清碧,陕西省渭南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渭南中学校长,一九二八年参加旬邑农民暴动失败后,被敌人活埋。
  ⑭据甘肃省文史馆馆员田澍普在一篇材料中追述王孝锡同志遇难情况。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九辑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九辑》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81.2

本文记述了甘肃文史资料选辑,概括了王维舟同志在庆阳的几件事、参加红军长征前后的回忆、我在抗大学习及参加党在兰州地下工作概况、王孝锡烈士事略、梁干丞同志被捕前后、梁干丞同志之死、梁干丞烈士回忆片断、罗云鹏同志在狱中的斗争、国民军入甘及刘郁芬在甘肃的军事活动、刘郁芬与河州事变、国民军第二师入甘和刘郁芬在甘肃的统治、西北军兰州战役和进占陇南经过、我所知道的马廷贤、马廷贤在陇南的暴行马廷贤攻陷天水见闻、马廷贤部暴行目睹记、马廷贤部屠礼县追记、宁夏和平解放亲历记、伪甘肃省政府西逃及投诚经过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小民
责任者
王孝锡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