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七年的凉州大地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輯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2839
颗粒名称: 一九二七年的凉州大地震
分类号: P315.3+2
页数: 4
页码: 171-174
摘要: 一九二七年的凉州大地震贺凤梧 一九二七年五月廿三日(民国十六年农历四月廿三日)的凉州(武威)地震,是继一九二〇年十二月十八日海(原)固(原)大地震之后,在甘肃的又一次剧烈地震。当时我因担任甘肃省立第四中学(今武威中学)校长,携眷住在凉州,亲身经历了这次地震。今虽时隔三十多年,而当时的惨痛情况,仍是记忆犹新。兹分别记述如下,以供参考。
关键词: 凉州大地震地震 强震 小地震

内容

一九二七年的凉州大地震贺凤梧 一九二七年五月廿三日(民国十六年农历四月廿三日)的凉州(武威)地震,是继一九二〇年十二月十八日海(原)固(原)大地震之后,在甘肃的又一次剧烈地震。当时我因担任甘肃省立第四中学(今武威中学)校长,携眷住在凉州,亲身经历了这次地震。今虽时隔三十多年,而当时的惨痛情况,仍是记忆犹新。兹分别记述如下,以供参考。
   这次地震发生在这一年五月廿三日上午五时四十分钟。起初震动轻微,只闻门窗咯喳喳地作响,并无房屋坍塌的现象。当时人们有的已经起床,有的还在酣睡,一闻震声,有些人纷纷向外躲避,有些人尚逗留屋中着衣穿履。这样的轻微震动约三分钟就停止了,人们只受到一场虚惊,没有受到其他损失。相隔约四十分钟后,忽然来了二次地雾,来势非常凶猛,轰隆隆的声音响起,如天翻地覆。当时我正躺在床上与小儿嬉戏,一闻震声,我妻首先从我怀中抢着未满一岁的孩子往外就跑,两个大些的孩子也跟着飞步跑了,当我起来穿衣时,床铺摆动得好似被人抬起向外扔的样子。我跣着足赶忙往外跑时,房屋的顶棚已经裂口,尘土从我头上掼下。我一步抢出门外,房屋的隔墙已倒落下来,眼看大门和两边的房子迎面倾来,我急退了几步,稍一停留,大门和房子又摆向对面去了,大门楼随着倒塌,我一个箭步奔出大门,大门外,一边是石头垒起的高墙,一边是居民的房屋,墙和房屋东西摇摆,稍一不慎,就有被压顶的危险。在这一刹那间,我左顾右盼,东躲西闪地才离开险地,跑到广场。这时地震声、房屋倒塌声、人喊畜叫声混为一团,天昏地暗,咫尺看不见人。忽然听到孩子叫我的声音十分紧张,我料到已出事故,急忙奔向前面看时,我妻已被压在倒塌的墙脚下。这时大震已经停止,余波还在不断地震动。待我急速把妻救出,伤势已十分严重。不到一刻钟,她即随着震波而溘然长逝了! 这次大地震,历时虽六、七分钟,可是给凉州人民造成的灾难是空前的。在大地震之后,余波仍随时震动,时轻时重,一直持续了半年之久。人们都不敢回家,多住在石头滩上,有的搭席棚,有的下帐房,直到秋后天气凉了,震动也比较缓和了,才陆续搬回家去。,地震后经过调查,仅武威一县就死亡三万五千九百余人,大小牲畜压死二十多万头,房屋倒塌一百多万间,财产损失更无法估计。凉州城垣一周的廿四个城楼,被震塌了廿三个(只有北城楼没有震塌),城垣一周的女墙,仅存南面的七垛,其余一概震塌。城内最古老的两座大寺院——大云寺和清应寺,修建年代虽不可考,而每寺都有高塔一座。大云寺的塔,相传是晋代张天锡所修建;清应寺的塔,名姑洗塔,相传是周敬王时的阿育王所修建(五凉志)。塔高十余丈,震后两寺的庙宇一齐倒塌,两座古塔也被震为数段。大云寺内有高达丈余的西夏碑,是很有价值的文物古迹,也被震为数段(现存武威博物馆)。罗什寺有一古塔,据五凉志载,是后秦姚兴给鸠摩罗什①修建的,塔内藏有古人的写经、珍宝、金佛象等贵重物品不少(相传鸠摩罗什的“舍利子”也在内),震塌后,这些宝贵物品均遗失无余。北郊的雷台、东岳台,建筑宏伟,震后变为废墟;雷台附近的平地,在震时裂口,涌出黑水黑沙,震后复合。当时的县公署,原为凉州府署,相传是三国时马超的府第,据五凉志载,清康熙五十一年曾经重修,也全部震塌。县长王珏一家四口,全都遇难(王和他的母亲、兄弟、侄子)。当时第四中学的损失是较轻的,因地震发生时学生正上早操,幸而没有伤人,但房舍、仪器损坏的仍是很多。
   武威人民,向来依靠引祁连山雪水灌溉田地。主要的渠道原有五条,即杂渠、大渠、金渠、黄渠、怀渠。这次地震,祁连山区震动最烈,有些地方高阜变为平地;有些地方平地突起丘陵,山中水道多被拥塞;更有不少地方,山被震塌,使渠道合拢,聚为天然水库。那年气候又热,水的流量又大,因而积水愈来愈多。沿渠道两面的人民,非常恐惧,生怕堤坝一旦溃裂积水下流,冲洗飘没,不堪设想,曾多次向当时的政府请求开掘水道,以防万一。但西北军统治下的省政府,正忙于内战,谈不到关心民瘼;武威地方政府借口工程浩大,力量不及,也是置之未理;当时正值夏收秋耘时期,农民离不开自己的生命线—农业,只好硬着头皮仍住原地,以求侥幸于万一。
   是年六月十二日(农历五月十三日),坝底开了洞就有水从渠道流出,起初水势不大,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到六月十七日(农历五月十八日)夜间,忽然堤坝溃裂,积水奔腾澎湃,倾泻而下,其势凶猛,声闻数十里。城内居民骤闻此声,聚集街头巷尾,以为大地震又要来临,惊慌万状。旋据了解,是山中积水由杂、大二渠渠口冲出,从距城东十多里的地方流过,城内不至遭受水灾,因而人心始安。据我事后了解:当水从山中倾出时,水头高达数十丈,远望如白云一片,从天空掠过。水出山口流到平川时,水头仍高有数丈,所过之地,农民使用的绳索、衣袋等物,多被冲挂在树梢之上,沿渠两岸附近的村庄、人畜、房舍、田地等,一切化为乌有。第二天,我曾到大水经过的区域去看,见到沿水道两面漫起的一层泥沙中,不是死尸,便是死畜,还有不少的箱笼杂物等等,情况很惨!据事后调查,这次水灾死亡达三千多人②。
   凉州大地震之后,灾民到处流亡,为状极惨。凉州的地方政府,曾成立了“武威震灾救济委员会”,“赈济”的办法,一面在武威城关设立粥厂七处,每天早晚给灾民散发两顿青稞珍子的稀饭,虽不能果腹,尚可勉强维持生命。后来因灾民逐渐增多,又加上燃料发生困难(当时武威不出煤炭,以木柴作燃料),只好把青稞珍子先煮成稠饭,再用凉水掺为稀饭,照样散发。这样是为了节省一笔柴火费,但灾民吃了,人人泻肚,死亡者为数不少。就是这样的粥厂,只办了很短时间,就草草地结束了。另方面是以办理平粜为名,派人在居民中搜查存粮,平价收购,又以原价售出,在当时的粮荒情况下,起了一些作用,但仅限于城关,为时很短,效果不大。此外,就再没有什么救济和抚恤。因此,既遭震灾又罹水祸的城乡人民,陷于饥寒交迫之中,长时无人过问。凉州大地震及因大地震造成的水灾,是甘肃历史上一次浩劫,在人们记忆中留有极其惨痛的印象,今日思之,犹有余悸!

附注

注:①鸠摩罗什是天竺高僧,后秦时入长安,为姚兴所尊信。 ②以上震灾、水灾死亡人、畜和房舍损失数字,均根据甘肃通志稿、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輯第二辑

《甘肃文史资料选輯第二辑》

出版地: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写的清光绪二十一年河湟事变概略,清光绪二十一年河湟事变起因,民初甘肃省临时议会琐忆,张广建督甘七年,凉州事变与马廷勷。

阅读

相关人物

贺凤梧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