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马仲英攻打大公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輯第二辑》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2792
颗粒名称: 一 马仲英攻打大公馆
分类号: K256.9
页数: 6
页码: 63-68
摘要: 上述政治、宣传方面的主要人员,如余嘉培、吴考之、喇世俊、马国栋、马国礼等,均住在马廷勷的大公馆中。
关键词: 马仲英 攻打大公馆 军事

内容

上述政治、宣传方面的主要人员,如余嘉培、吴考之、喇世俊、马国栋、马国礼等,均住在马廷勷的大公馆中。
  大公馆是河州八坊极其富丽堂皇的一座建筑物,距河州南门不到半华里。临街大门牌坊,正中悬有“上将府”三个大金字的直立扁额。除正院外,还有占地宽广的后院、车院、花园及库房等。仅就我看过的房子说,窗子上都装五色遮光玻璃,地上的精美地毯,通间炕上的华丽毯子,都是按照地方大小定做的;房内的一张桌子、一把椅子或一套沙发,都是依据方位偏正等实际情况摆设的;每个通间炕上都装满格子大小、长短不等的壁架,每一壁架格子上又分别陈设着丰富多采、琳琅满目的古董器物。但这仅仅是一些表面的铺陈,至窖藏的金银,本难计数,储存的物资,分门别类,各有专库,更是惊人。单就物资说,有价值高贵的物品,也有一般日用的东西。打开一库扣布,给在前线的二十五师士兵每人做了一套单衬衣,还远远没有用完;把库存海菜发到各连,给士兵做饭,吃得都不爱吃了。当时,国民军把大公馆的贵重物品,陆续运往兰州,住在大公馆的人们,也都偷偷摸摸地捡了一些自己心爱的东西,饱满了行囊。窖藏的金银,调二十五师工兵营,不分昼夜地进行挖掘,挖出后立即运兰,究竟挖出多少,局外人莫知底细,只不过胡乱揣测罢了。从马廷勷祖父马占鳌插旗举事,利用机会,投降清朝,取得官职,经他父亲马安良到马廷勷自己,整整三辈人,一直骑在人民头上,用军事、政治和经济的力量,残酷地压榨剥削西北人民,人民的膏血确实养肥了他们的家族。但这才是马家部分的财产,谁都知道,马廷勷的大量财富,并不存放在大公馆中。
  马仲英是河州事变的主角。在刘郁芬“剿抚兼施”的原则下,余参谋长等和马仲英方面的代表,便互相往来,时有接触。余等费尽唇舌,威迫利诱,想叫叛军放下武器,诚心投降;而马仲英正好利用机会,表面上和国民军讲和,暗地里却联络兵将,扩充实力,企图与国民军斗争到底。余参谋长是一个不用脑筋、麻痹大意的人,据说他曾派回教中一个绰号叫“八音匣”的阿訇,向马仲英说明收抚条件,即: (一)马部一律退到癿藏、大河家等处,听候改编; (二)马部不论人数多少,应按照所带枪枝,改编成军; (三)改编以后,必须绝对服从国民军的调遣。“八音匣”回来说:马仲英对于收抚的三个条件,一概答应了。同时,我听见住在大公馆的朋友说,马仲英颇有投降的诚意,对余参谋长恭维备至,今天送两桌精美酒席,明天又送几只肥嫩羔羊。余参谋长认为他们的收抚大功,即将完成,矜骄之气,溢于言表。他们整天坐在大公馆中,只是吃酒席、打麻将,等待马仲英的投降。外间虽有传说,回军情况很难揣测,西川的后面,似有布防备战模样;工兵营营长陈玉清,也以八坊各处忽有堵塞巷口等等动作,请余参谋长加以注意。但余已先入为主,说外间纯系谣言,堵塞巷口并与战争无关;而且,他还把自己主观的看法,报告了兰州的刘郁芬。不过这时负军事责任的二十五师师长戴靖宇,并没有放弃军事方面的防备,在北塬一带,筑有两道比较坚固的防御工事,把壕堑挖得很宽很深,壕底钉着密密的尖木钉。我曾参观过他的工事,在我看来,这样的壕堑是不会轻易冲过来的。
  一九二八年六月二十七日早二时许,突然空中雷响,一阵大雨倒下来。过了半点钟,雨声中夹杂着枪声,从西北方传来,逐渐清晰,逐渐稠密,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直到天明,才得到可靠的消息,昨晚半夜马仲英进攻了,冲破北塬上的两道壕堑,防守部队完全撤入城内,白连陞带领的杆杆队也进城了。八时后,城南的枪声越来越密,简直没有一点停歇;城内接连派出两次援兵,解救大公馆,结果都被马部赶进城来,损失很大;听说军队的内部闹起意见,谁都不愿出去送死,现在连援兵都无法派了。后来第三次援兵出城,刚越过红水河,就被赶进城来;赵钟华旅长,在城上和城外的刘营长说话,也被马部队兵一枪打死了。大公馆简直无法挽救,全城陡现出危急的状态。到下午六点钟,雨完全停止了,南关的枪声也逐渐稀疏了,战事显然转入沉寂阶段;同时,县政府传出消息说,大公馆的官兵突围进城了。之后,突围回来的二十五师政治员樊思忠,对我们讲述了马仲英攻打大公馆的实际情况。
  二十七日早六时,大公馆被马仲英部紧紧地包围了。大公馆中住的几个要员和一个装备很好的工兵营以及原来所藏的金银财物等,都是吸引马部的目标,因此,一开始攻势就很猛烈。大公馆内只有一营工兵,原来的阵地还比较宽广,包括后院和南院;后院有军用品,南院有四、五百头牲口和四十几名人伕。但随着马部攻势的不断加强,大公馆内士兵的大量伤亡,阵地越来越缩小了。到了中午,只守着正中的楼院,这可说是最后的阵地,再无法缩小了。大公馆的人盼望城内援军的到来,真是望眼欲穿,焦急万端;但始终没有见到援军的影子。而马部攻击的方法却一时比一时巧妙,周围的树枝上,都有射击手,比较高的屋顶上,也都安上了枪架,他们居高临下,枪能打到三面的守兵;守兵起初还能爬上楼顶,借着楼脊的掩护向马部回击,后来无法隐蔽,被打死打伤的人,陆续从楼顶上滚下来,几乎无地可以容纳了。
  躺在楼檐下的伤兵,七死八活,景象凄惨。下午二时马部由西北角居然爬上屋顶。眼看大公馆守不住了,大家面目失色,慌做一堆,而吓得最厉害的要算余参谋长了;他躺在床上,说不出一句话来,简直是“睡以待毙”。正在危急的时候,马国栋要了一枝长枪,由楼窗上向爬上楼的马部队兵射击,一枪就打下去一个,接着一个又爬上来,又一枪打下去了。这样连续打下去六个以后,马部队兵才不再向上爬了。但不到一个钟头,马部又采用了“火攻”,他们在“上将府”的牌坊门前堆积燃料,放起火来;火势冲进楼院,一霎时乌烟瘴气,弥漫全院,使人几乎睁不开眼睛;开始大家用桌椅石块之类,在门内堵塞,而这些东西大部分是会着火的,堵上没什么用,反而会助长火力,来烧自己。眼看临街大门快烧倒了,马部要立刻冲进楼院,该怎么办?谁也拿不出主意来。余参谋长的面色更加惨白了,这时他躺不住了,坐了起来。有一个安军法官向余建议: “咱们有工兵,最好挖墙逃跑。”这建议得到大家的贊同,立刻被采纳了。陈营长调来二十几名工兵,扛着镢头铁锨,由安军法官率领,在北墙选定几个地点,一齐动手挖掘,不多时墙洞挖好了,通到隔壁院中,院中寂无人声,大家便拼命向北院挤去。正当此时,两廊下的伤兵看见了,尽着嗓子叫喊: “参谋长!陈营长!你们跑吗?你们不管我们了吗?”但是, “水淹龙王庙,吾神保不住吾身”,谁还有心去管伤兵?伤兵看到无望了,有的大骂: “不要脸的东西!”有几个伤较轻的,挣扎着起来,因为支持不住,又倒下去;只有一个伤兵坚持走了几步,扯住一个工兵的衣角,那个工兵用力摔开逃跑了。于是号哭声、枪击声、怒火爆裂声和门墙倒塌声,乱轰轰地搅成一片。在这种紧张悲痛的空气中,被围在大公馆的人离开了大公馆。大家一到第二院,就毫不犹豫地向北墙挖掘,立刻三、四个墙洞挖成了,大家又挤到第三院去。这办法真高明。如果顺利地由一个院逃到另一个院,最后逃到红水河边,岂不是就可脱险了吗?但到了第四院,事情就不妙了。第四院正是河州的大寺,驻着马部的指挥部,里面留有队兵,于是工兵营的士兵,立刻展开战斗,掩护大家逃跑,在冲向大门时,余参谋长忽然栽倒了,满面流血,一个黑脸大汉连长,立刻扑到身旁,一手执枪,一手把余托上肩膀,夺门而逃,其余的要人,都看不见了,只有马国栋杂在人群中奔跑。出大寺门就是南关大街,大家向北跑,希望跑进南门,但这段路实在难逃,雨后泥泞满街,在临街的商店中,马部又压着枪,发现逃跑的人群,便开枪射击,幸运的躲过了,不幸的倒下了,跑在后面的人,脚底下踩过不少死人,满街枪枝,无人理会。这样一口气跑到红水河边,发现南门关闭,顾不得叫门,转向东跑,跑到东门,才得进城。到了镇守使署,初步检查了一下:工兵营四百八十余人只剩下一百五十余名;余参谋长伤势较重,马国栋、吴考之都有火伤及碰伤;安军法官牺牲了,另外还死了三个官佐。马国礼和喇世俊都失踪了。工兵营陈营长已被打死,那个背回余参谋长的黑脸大汉连长,由余口头命令提升为工兵营营长。马仲英攻打大公馆的战事,就这样结束了。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輯第二辑

《甘肃文史资料选輯第二辑》

出版地: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写的清光绪二十一年河湟事变概略,清光绪二十一年河湟事变起因,民初甘肃省临时议会琐忆,张广建督甘七年,凉州事变与马廷勷。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