胧剧回“娘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2731
颗粒名称: 胧剧回“娘家”
分类号: J825
页数: 2
页码: 143
摘要: 为了更全面系统地学习、整理和研究陇东道情遗产,更好地发展陇剧艺术事业,陇剧团于一九六三年六月赴陇剧发源地甘肃环县汇报演出。
关键词: 地方戏 戏剧艺术 秦腔

内容

为了更全面系统地学习、整理和研究陇东道情遗产,更好地发展陇剧艺术事业,陇剧团于一九六三年六月赴陇剧发源地甘肃环县汇报演出。
  在中共环县县委的支持和帮助下,邀请了全县著名道情艺人观看演出,并征求了他们对陇剧发展的意见。艺人们为道情走上戏曲舞台,成了甘肃的地方剧种而自豪和高兴,个个心情激动, 人人争相献宝。剧团同志在他们这种精神鼓舞下,拜老艺人为师,虚心求教,刻苦学习,认真记录。在短短一个月内,演员学会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唱腔;剧作者抄录(包括征购)传统剧目六十二本(出);音乐工作者记录各类唱腔二万多段,弦乐曲牌七十二首,唢呐曲牌五十四首,笛子曲牌二'十首,打击乐谱五十四种,民歌九十六首,录音资料三千一百二十公尺,还记录民间小戏弦板腔的唱腔七种(段),曲牌十五首;美术工作者临摹皮影人物造型、头饰、道具二百七十二件。此外,对道情老艺人情况也初步作了调查,并绘制了《艺人年考谱系表》。
  通过这次环县学习,不仅使全团人员对道情皮影艺术有了较全面系统的了解,掌握了它的基本规律,而且也挖掘汇集了大量的传统剧目、音乐唱腔、曲牌及皮影人物造型等资料,为进一步创造和发展陇剧艺术,奠定了雄厚的基础。这次学习,被群众亲切地称为“陇剧回娘家”。
  随着艺术事业的发展,原甘肃省戏曲学校开设了陇剧班,专为陇剧培养接班人。学校组织有关人员,深入环县搜集整理和研究道情艺术遗产。庆阳、酒泉、平凉、天水等地区也曾先后成立过专业陇剧团(队),做了大量工作。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

出版地:1984.4

本书主要介绍了甘肃秦腔述略、秦腔戏在甘肃各地的演变、甘肃秦腔剧作家李道真、陇剧的诞生与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兰州的话剧、关于《甘肃军统特务组织》的补充和订正、关于《东乡族近百年大事记》的订正、关于《宁夏和平解放亲历记》的订正、关于《兰州保干事训练班》的订正的内容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