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剧下江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2730
颗粒名称: 陇剧下江南
分类号: J825
页数: 3
页码: 140-142
摘要: 根据全国文化交流巡回演出计划,甘肃省陇剧团以《枫洛池》、《旌表记》等戏,于一九六二年七月赴蚌埠、合肥、上海、 杭州、苏州、无锡、常州、南京、徐州、郑州等地巡回演出。每到一处,都受到热情的接待。特别是在上海、南京等大城市演出期间,当地音协、剧协等文化艺术部门都召开了座谈会,很多艺术专家,如苏坤、刘如曾、向异、黎英海、吴歌、夏白、陈绍周、丁是娥、袁雪芬、范端娟等同志,都分别撰文或发言,对陇剧《枫洛池》的剧本、音乐、表导演、舞美等各方面,给予高度评价和热情鼓励。上海戏剧学院院长苏坤专为陇剧的演出作了长篇讲话。
关键词: 地方戏 戏剧艺术 秦腔

内容

根据全国文化交流巡回演出计划,甘肃省陇剧团以《枫洛池》、《旌表记》等戏,于一九六二年七月赴蚌埠、合肥、上海、 杭州、苏州、无锡、常州、南京、徐州、郑州等地巡回演出。每到一处,都受到热情的接待。特别是在上海、南京等大城市演出期间,当地音协、剧协等文化艺术部门都召开了座谈会,很多艺术专家,如苏坤、刘如曾、向异、黎英海、吴歌、夏白、陈绍周、丁是娥、袁雪芬、范端娟等同志,都分别撰文或发言,对陇剧《枫洛池》的剧本、音乐、表导演、舞美等各方面,给予高度评价和热情鼓励。上海戏剧学院院长苏坤专为陇剧的演出作了长篇讲话。他说:“你们这次来沪演出,影响很广泛,印象很好, 打了一个大胜仗。上海人爱看越剧,但从你们的演出效果看,反映很好,没有起堂(中途退场)的人,戏完之后观众拥至台口看,演员等情况都说明,凡来看戏的人,都被你们的精彩表演吸引住了。上海文艺界一片赞扬声,也提出不少意见,正说明他们爱上了这个剧种,关心你们的陇剧。一个新剧种初次来上海能有这样的收获,是不容易的。《枫洛池》可以说是推陈出新的代表作”。他并对陇剧的发展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音乐家向异、黎英海、梁波、夏白、顾振祥等在座谈会上说:“第一次看陇剧,感到生气勃勃,各部分配合严谨,老套子少,完全给人新的感觉。把道情戏曲化了,既继承传统,又有新的发展,作的很成功。” “陇剧音乐很有特点,演出完整统一。” “陇剧这个剧种音乐性很强,很优美。”“渔鼓很有特色,使用应苒考究些,使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仅三年时间,陇剧发展的这样的完整,很不简单,唱腔曲调性很强,陇剧在北方剧种中是很抒情的一个。 又抒情,又高昂。” “要注意新歌剧因素的应用和唱腔的发展”等等。在南京演出期间,文艺界座谈会特意安排在原国民党“总统府”召开。一位负责同志说:“陇东道情在旧社会几乎被毁灭,今天获得了新生,一跃而成为一个大剧种,是值得祝贺的。 今天的座谈会,我们特意安排在国民党总统府最高国务会议室召开,咱们共同研究陇剧艺术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有位老同志讲:“《枫洛池》表演中的秧歌步法,使我想起了延安,非常优美、亲切。戏曲表演吸收秧歌是第一次见到,吸收溶化的好。”还有很多同志谈到:“看了戏,我不相信这是一九五九年诞生的剧种,说明你们发展的成功。”“演出完整统一,风格突出,特点鲜明,完全给人以成熟剧种的感觉。”“陇剧音乐语言丰富,表现力强,说明作曲同志付出大量创造性劳动。”在上海,南京等地演出期间,当地电台、电视台都转播了演出实况,报刊发表了评论文章,上海唱片厂还将《枫洛池》、 《旌表记》、《打神告庙》、《斩秦英》等戏的主要唱段录制唱片,在全国发行。
  陇剧下江南,是一次文化交流,不仅宣传了这个新生的北方剧种,而且通过遨请苏坤、盖叫天、丁是娥等艺术家作专题学术报告,观摩学习,参观游览等活动,使全团人员大开眼界,提高了艺术素养,对陇剧的进一步发展起了良好作用。
  《树洛池》所以能取得以上成就,是由于党的文艺方针的正确指引,省上领导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以及文艺界同行的热情帮助。同时,还应该提到当时参与《枫洛池》创作的慕崇科,剧作者李迟、陈文鼐、金行键、石兴亚、姚舫等,作曲者易炎、邸作人、陈明山等,导演范雨、薛再平、刘清华等,指挥李波、贾忠国等,舞美(包括眼饰、设计)王天一等,演员景乐民、苏琴兰、杨莲珠、王素绵、王复兴、毛化民、王敬乐、安志成、马力、高希中、孔新晟、王界禄、高宪中、张新茹、李欣蓉、李竹君等,以及陇剧诞生后的所有第一代演员、第一代乐队队员和第一代舞美人员,他们在《枫洛池》的艺术创作中,在发展道情艺术、创建陇剧这一地方剧种中,都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与劳动。著名道情艺人徐元璋、史学杰、敬廷玺、马占川、梁铎春、韩伯银、沈俊芳、慕建荣、杜忠、史学礼、梁世仓、耿灝贤等,为道情搬上舞台,为既剧的诞生与成长,也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

出版地:1984.4

本书主要介绍了甘肃秦腔述略、秦腔戏在甘肃各地的演变、甘肃秦腔剧作家李道真、陇剧的诞生与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兰州的话剧、关于《甘肃军统特务组织》的补充和订正、关于《东乡族近百年大事记》的订正、关于《宁夏和平解放亲历记》的订正、关于《兰州保干事训练班》的订正的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人物

景乐民
相关人物
苏琴兰
相关人物
杨莲珠
相关人物
王素绵
相关人物
王复兴
相关人物
毛化民
相关人物
王敬乐
相关人物
安志成
相关人物
马力
相关人物
高宪中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