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道情”两次进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2728
颗粒名称: “陇东道情”两次进京
分类号: J825
页数: 2
页码: 137-138
摘要: 新中国诞生之后,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文艺方针指导下,一九五二年,甘肃省文化局与省文联,就曾派高士杰、 邸作人等深入环县地区,挖掘、搜集陇东道情音乐,整理编印成 《陇东道情》内部资料。一九五三年四月间,在北京全国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观摩演出大会上,以清唱形式演唱了陇东道情传统名剧《反天宫》的唱段,颇受观众欢迎,并录制了唱片。同年七月,省文化局又派专人去环县成立了业余道情皮影社。一九五六年,甘肃省举行木偶、皮影、曲艺会演,陇东道情又以它特有的形式参加了演出,深受人们的赞扬和喜爱。
关键词: 地方戏 戏剧艺术 秦腔

内容

新中国诞生之后,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文艺方针指导下,一九五二年,甘肃省文化局与省文联,就曾派高士杰、 邸作人等深入环县地区,挖掘、搜集陇东道情音乐,整理编印成 《陇东道情》内部资料。一九五三年四月间,在北京全国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观摩演出大会上,以清唱形式演唱了陇东道情传统名剧《反天宫》的唱段,颇受观众欢迎,并录制了唱片。同年七月,省文化局又派专人去环县成立了业余道情皮影社。一九五六年,甘肃省举行木偶、皮影、曲艺会演,陇东道情又以它特有的形式参加了演出,深受人们的赞扬和喜爱。
  一九五七年,在京举行全国民族民间音乐舞蹈会演,陇东道情又作为甘肃代表团节目之一,第二次进北京演出,以《二姐妹害病》等精彩唱段,得到了首都文艺界和广大观众的关注和好评。中央有关领导一再鼓励并指示要做好“陇东道情”这一艺术形式的挖掘、整理工作。
  一九五八年,甘肃省秦剧团去庆阳一带巡回演出时,多次观摩道情皮影戏,认真向艺人学唱陇东道情,在短期内基本上学会了《白玉楼》、《双怕婆》等戏的全部唱腔。在此基础上,排演了小型历史剧《二姐妹害病》、《吵宫》和现代戏《最后的钟声》、《六姑娘》等,并参加了西北五省戏剧观摩演出大会。陇东道情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唱腔,引起人们的强烈反响和重视。 从此,陇东道情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便开始由皮影变为真人扮演,以新的生命、新的面貌,向戏曲舞台迈进。
  以上历史证明,是党的文艺方针,给了陇东道情以新的生命,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诞生,使古老的民间皮影艺术焕发青春,生气勃勃,为昽剧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

出版地:1984.4

本书主要介绍了甘肃秦腔述略、秦腔戏在甘肃各地的演变、甘肃秦腔剧作家李道真、陇剧的诞生与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兰州的话剧、关于《甘肃军统特务组织》的补充和订正、关于《东乡族近百年大事记》的订正、关于《宁夏和平解放亲历记》的订正、关于《兰州保干事训练班》的订正的内容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