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图书 |
唯一号: | 290120020210002725 |
颗粒名称: | 三、向学社制发展 |
分类号: | J825 |
页数: | 7 |
页码: | 126-132 |
摘要: | “五四”运动后,甘肃秦腔戏在陕西“易俗社”的影响下,也或迟或早地起了变化,新生力量逐渐露了苗头,社会生活题材和爱国主义思想的剧作逐渐出现。其组织演出和剧团制度方面, 亦渐出现设棚挂戏,组织班社,并招收学生开科训练的新形式。 这都是这一阶段的特点。而在农村,很长一个时期仍是保持着南路戏的风味,豪放高亢。而唱做并重与工架为主的一派,因其对象仍在农村而变化较慢。在兰州,则有平凉一路陕西新秦腔戏的潮流首先波及。因而在兰州首先出现了学社制的剧团组织,戏剧内容和艺术形式方面都有了改变。其趋向是以市民为对象,不再是庙会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兹分以下儿个方面加以叙述:(一)在剧团组织形式方面,旧戏班逐渐被摧毁,代之而兴起的是学社制。其特徵是有资方,有演员,突破了江湖分账制度,演员有定额包银或工资,艺人生活比较有了保障。这种经营是资本主义方式,资方有很大的利润剥削。于是不少人,有的是戏剧艺人,有的是以发财为目的的企业经营者,看到这种新行业有利可图,便起而插手办学社。学社制,不仅剥削艺人,而且以招学生训练新生力量为名,对青年幼童进行剥削。这在外表上是推翻了旧的师徒制度,算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而其剥削之残酷, 并不亚于师徒制。 |
关键词: | 地方戏 戏剧艺术 秦腔 |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
出版地:1984.4
本书主要介绍了甘肃秦腔述略、秦腔戏在甘肃各地的演变、甘肃秦腔剧作家李道真、陇剧的诞生与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兰州的话剧、关于《甘肃军统特务组织》的补充和订正、关于《东乡族近百年大事记》的订正、关于《宁夏和平解放亲历记》的订正、关于《兰州保干事训练班》的订正的内容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