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旦肖正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2717
颗粒名称: 武旦肖正蕙
分类号: J825
页数: 3
页码: 109-111
摘要: 肖正蕙,男,陕西长安秦渡(现属户县)人。幼时家贫,恰巧一九二四年毛玉卿在西安创办秦腔“正俗社”,便考入该社学戏。据其同学王正端说,这时的“正俗社”教练、老师都是很出色的。例如高登岳,虽则本身很少登台表演,但教学有方,谆谆善诱,效果显著。那时演戏多系高台,高在台下把别人的戏只听一遍,就能背诵。高老师给学生排演《五典坡》、《白玉瑱》,不用看角单(台词),就能把生、旦、净、丑一一娴熟地排下来。又如王德荣老师,见多识广,肚子里戏多,给学生教授《白玉楼》、《老辕门斩子》、《反徐州》等,真是手把手地教,其认真严肃精神,诚为罕见。老师中还有王兴博(俗称“王德儿”) 与屈景益,都是当时蜚声西安秦腔剧坛的著名演员。
关键词: 地方戏 戏剧艺术 秦腔

内容

肖正蕙,男,陕西长安秦渡(现属户县)人。幼时家贫,恰巧一九二四年毛玉卿在西安创办秦腔“正俗社”,便考入该社学戏。据其同学王正端说,这时的“正俗社”教练、老师都是很出色的。例如高登岳,虽则本身很少登台表演,但教学有方,谆谆善诱,效果显著。那时演戏多系高台,高在台下把别人的戏只听一遍,就能背诵。高老师给学生排演《五典坡》、《白玉瑱》,不用看角单(台词),就能把生、旦、净、丑一一娴熟地排下来。又如王德荣老师,见多识广,肚子里戏多,给学生教授《白玉楼》、《老辕门斩子》、《反徐州》等,真是手把手地教,其认真严肃精神,诚为罕见。老师中还有王兴博(俗称“王德儿”) 与屈景益,都是当时蜚声西安秦腔剧坛的著名演员。
  肖正蕙学艺期间是刻苦的。不管酷夏三伏,还是隆冬寒天, 他坚持练功,小如手势、眼神、身段、台步、表情,大到劈叉、 拿顶、朝天凳等一系列难度很大的技艺,都练得滚瓜烂熟,丝毫不苟。
  一九二六年镇嵩军围困西安九个月解围之后,西安各剧社都恢复正常营业。这时,“正俗社”特聘关中著名花衫青衣、“易俗社”著名教练胎里红(原名党玉亭)为学生教练。在他到来的近两年中,学生真是获益不浅。他尤其对李正敏、肖正蕙等旦行艺徒的教练和指导,成绩卓著。李之《五典坡》、肖之《破洪州》等戏,即为其点授,在西北秦剧界红了一辈子。
  据王正端说,一九二八年,他们这头一期的“正俗社”学生毕业,在社方安排下,经常到西安与长安县南乡一带演出。广大观众对这些秦剧舞台上的新生力量,还是关怀、赞赏、鼓励的。 象李正敏、康正中、李正斌、肖正蕙、高正宝、韩正满、靖正恭、 田正武等,都展现了艺术才华,崭露头角。
  —九三八年,陈景民为了振兴自办戏班的业务,从西安把肖正蕙接到兰州“新兴社”演唱。一九三九年,秦剧著名花衫、青衣何振中创办“众兴社”,肖又应邀到该社演唱。在兰期间,他经常参加“文化社”的日场演出。他主演始《破洪州》、《三休樊梨花》(樊梨花)、《太湖城》(阴夫人)、《虹霓关》(夫人)、《周文送女》(周兰英)、《走雪》(曹玉莲)、《混元桥》(张婆)等,给兰州观众留下良好印象。
  —九四五年,肖正蕙与肖顺和、王正端、陈景民等赴甘肃武威演戏,随又参加了新组织的秦腔“西声社”。嗣后,肖又返回兰州。一九四九年全国解放后,他曾与李学敏等人组织“工人剧团”。五十年代初,他复去宁夏中卫秦剧团工作。一九五八年病故银川,年约五十余岁。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

出版地:1984.4

本书主要介绍了甘肃秦腔述略、秦腔戏在甘肃各地的演变、甘肃秦腔剧作家李道真、陇剧的诞生与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兰州的话剧、关于《甘肃军统特务组织》的补充和订正、关于《东乡族近百年大事记》的订正、关于《宁夏和平解放亲历记》的订正、关于《兰州保干事训练班》的订正的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人物

肖正蕙
相关人物
李正敏
相关人物
康正中
相关人物
李正斌
相关人物
高正宝
相关人物
韩正满
相关人物
靖正恭
相关人物
田正武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