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红生”刘全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2711
颗粒名称: 著名“红生”刘全录
分类号: J825
页数: 2
页码: 102-103
摘要: 刘全录(1895——1979 ),陕西临潼人,西安“榛苓社”科班出身,西北著名“红生”。据本人谈,“榛苓社”系民国初年张凤翩、惠春波在西安创办的,刘立杰(木匠红)当时系业务负责者。后该社到陕西同州 (今大荔)演出,为陕西东府军阀麻老九抢行接收,刘全录等留在该地演唱。后冯玉祥部消灭了麻老九,原“榛苓社”学生又返回西安,但无人管束,自愿搭班了。他初学二花脸,在西安曾与李正敏合作演出《五典坡》,被观众誉为“活魏虎”。此后,他又到渭南、华县一带演唱。一九二一年左右,他在陕西凤翔演唱。一九二三年到甘肃“平乐社”演唱,后任教练。他见甘肃秦剧界无唱“红生戏”的,便改行专唱关公。再后,陈景民接他到兰州“新兴社”演唱。后又到河州、凉州、玉门一带流浪卖艺。 全国解放后,经过“三改”(改戏、改人、改制),思想觉悟提高,戒绝大烟,满腔热情地钻研“关戏”。由于政治上进步很快,光荣地成为中共党员。六十年初,为加强省秦剧团演员阵营并提髙演出质量,他由玉门调到兰州。
关键词: 地方戏 戏剧艺术 秦腔

内容

刘全录(1895——1979 ),陕西临潼人,西安“榛苓社”科班出身,西北著名“红生”。
  据本人谈,“榛苓社”系民国初年张凤翩、惠春波在西安创办的,刘立杰(木匠红)当时系业务负责者。后该社到陕西同州 (今大荔)演出,为陕西东府军阀麻老九抢行接收,刘全录等留在该地演唱。后冯玉祥部消灭了麻老九,原“榛苓社”学生又返回西安,但无人管束,自愿搭班了。他初学二花脸,在西安曾与李正敏合作演出《五典坡》,被观众誉为“活魏虎”。此后,他又到渭南、华县一带演唱。一九二一年左右,他在陕西凤翔演唱。一九二三年到甘肃“平乐社”演唱,后任教练。他见甘肃秦剧界无唱“红生戏”的,便改行专唱关公。再后,陈景民接他到兰州“新兴社”演唱。后又到河州、凉州、玉门一带流浪卖艺。 全国解放后,经过“三改”(改戏、改人、改制),思想觉悟提高,戒绝大烟,满腔热情地钻研“关戏”。由于政治上进步很快,光荣地成为中共党员。六十年初,为加强省秦剧团演员阵营并提髙演出质量,他由玉门调到兰州。
  在秦腔“红生戏”演唱艺术方面,刘全录贡献有三:一、 创编剧本。据他说,他初来甘肃,在西安只看过几折 “关戏”。为了开辟这条艺术路子,他累月经年地钻研《三国演义》,并根据有关章节,与同台合作者一本一本地编,一本一本地演。尽管剧本粗糙一些,但却大大丰富了 “关戏”剧目。一九六二年,他的演唱本《古城会》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二、 在唱腔方面。他曾虚心地领教京剧乐师,谙熟昆腔,在核心唱段中加以运用,取得惊人的演出效果。
  三、 在表演方面。他利用自己个子大以及台架威武的特点, 提袍、搂须、舞刀、蹢马,生、净程式结合,力求动作大方美观,表现出关羽稳重、庄严的大将风度及气质。
  刘全录演“红生”,在甘肃红了三十多年,被誉为“活关公”。在此前后,杨启华、刘金荣、王超民、景乐民亦竟相演出 “关戏,色调不同,各有千秋。而刘全录实为甘肃最初“关戏”的开拓者。

知识出处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八辑》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

出版地:1984.4

本书主要介绍了甘肃秦腔述略、秦腔戏在甘肃各地的演变、甘肃秦腔剧作家李道真、陇剧的诞生与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兰州的话剧、关于《甘肃军统特务组织》的补充和订正、关于《东乡族近百年大事记》的订正、关于《宁夏和平解放亲历记》的订正、关于《兰州保干事训练班》的订正的内容介绍。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全录
相关人物
张凤翩
相关人物
惠春波
相关人物
刘立杰
相关人物